酒能否喝出“健康”来
中国白酒长盛不衰,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饮酒有益健康之说,更是推波助澜。从“茅台酒”基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好酒喝出健康来”,到“五粮液”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以小麦、大米、糯米、玉米、高粱酿造的“多种粮食酿造营养更全面”,再到“剑南春”基于纳米基因图谱技术而发现其“名酒健康因子”。为迎合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越来越多的酒品打出了“健康”牌。那么,酒到底能否喝出“健康”来?
酒为百药之长
在传统中医学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酒能够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等”,足见酒对人体是能产生一些有益作用的。同时,酒能舒畅心志,解忧忘愁,振奋精神。难怪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适量饮酒可帮助人保持身心健康。
中药加白酒而成的药酒还有特殊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用酒浸药,不仅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使人体易于吸收,由于酒性善行,能宣通血脉,还能借以引导药物的效能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从而提高药效。这一点在历代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了证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列举了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如五加皮酒可以“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另外,药物久渍不易腐坏,便于保存,可以随时饮用。这就是药酒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和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
过度饮酒有害健康
长期饮酒或饮酒过量,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会造成肝脏损害,形成肝硬化或脂肪肝,使其对药物代谢迟缓。李时珍曾指出了过量饮酒的危害,他认为“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告诫嗜酒者:“久饮酒者烂肠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
2004年7月17日发行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论文指出,每天饮酒50克以上的男性比滴酒不沾者患痛风的机率高2.5倍。每天饮酒30克—50克者痛风发病率高2倍,每天饮酒15克—30克者痛风发病率高50%,每天饮酒10克—15克者痛风发病率高30%。
由此可见,过度饮酒有害健康。中国古书《食货志》中就有:“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之句。
患病用药必须避酒
酒是古老的中药,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于用这种药,如肝炎患者,患肝病饮酒,将加速肝病发作,加剧肝脏坏死而致命。胃病患者,胆囊炎、胆结石患者,还有风湿病患者也不能饮酒。另外,酒精这种低分子物质很容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组织、影响胎儿的脑神经细胞,引起畸形、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甚至使胎儿发生慢性酒精中毒。因此,新婚燕尔以及怀孕期的妇女,应禁止酗酒。
服药时不能饮酒。因为酒中含有乙醇,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药物疗效外,也能诱发药品不良反应。长期饮酒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功能,使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增加。特别是服药时饮酒,可使消化道扩张,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易引起不良反应。
白酒在本质上为一种镇静剂,可增强镇静药、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出现嗜睡、昏迷,在服用苯巴比妥、佐匹克隆、地西泮、利培酮期间应禁酒。
有些药物能加重乙醇对人体的损伤。白酒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水肿或充血,同时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如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阿西美辛等,会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增加发生胃溃疡或出血的危险。因此,服药时不宜饮酒。
总之,要辩证地看待饮酒,只有适量才会有益健康。
作者:韩永奇
- 上一篇
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连续走低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11月18日发布的商务预报,上周(11月10日至1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食用农产品价格较前一周微跌0.1%;重点监测的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较前一周下文 章 来 源:cnwinenews.com跌1.4%,连续4个月走低。 监测显示,上周(1
- 上一篇
英博完成对安海斯—布希(AB)的收购
英博集团11月18日宣布,该公司在经过双方公司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完成了对安海斯布希公司的收购。这一收购不仅缔造了全球领先的啤酒公司,而且使新公司位列世界五大消费品公司之一。 根据合并协议中的条款,安海斯布希的所有股份将以每股70美元的价格以现金方式支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