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未稳 防W走势中央保八 出招频频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 上周公布数据,令市场一片看好,总理温家宝已回国就位,意味种种刺激经济政策可望即时按钮,投资情绪虽迅速爬升,但保八难度不低,市场憧憬救市,亦需留意中央频频出招,乃力防经济呈W形发展之必要手段。
自从中国公布连串经济数据后,市场悲观情绪被一扫而空,不少外资大行更认为中国经济已见底或近底,第二季将见好转(今期本刊请来两位专家为大家分析,分别为摩根大通的李晶及汇丰的屈宏斌,详见下文),如中国经济走势只得一底(即呈V形或U形走势),当然普天同庆,但如中国经济是见底再见底(即W形走势),尽管较一沉不起的L型为佳,也未宜过早乐观,尤其以下3大环节对内地经济前景的反映,投资者更应提高警觉,密切留意内地相关数据带来的启示。
1. 库存减 新需求未确认
波罗的海指数从低位回升,中国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升4.1个百分点至45.3%(见图一),连同部分商品价格回升等现象,原本极为悲观的市场,立即振奋起来,上周内地股市与国指的升势可作明证。
芸芸数据中,最令人鼓舞的是库存回落。大部分券商均认为内地的库存调整期已近尾声,甚至已告一段落,将有助经济回暖。
经济放缓必然伴随着库存增加,而库存减少则反映经济有望回复活力。目前中国的库存情况,一般以传导方向看,会先参考上游的原料商品,以当中库存较严峻的钢材为例,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过后内地钢材库存已跌至近年新低,但值得留意的是,库存减少主要是因为上游厂商减产和原有的库存消耗,新增的需求并不明显。
而不少业界人士透露,目前商品交易,仍以贸易商为主,金属、钢材的上游厂商开工率很低,下游加工厂商迟迟未开工,因此,实际情况,还看本周以后,各厂商春节后复工情况。
然而,在库存调整过后,厂商再度开动马达,外围环境未见好转,中央的财政政策能否全数“接收”,这些新增产能会否造成另一浪库存,正是市场忧虑经济呈W走势的导火线。
2. 刺激方案仍处融资阶段
今年1月中国的新增贷款数字,让人充满期待,市场预估亦愈喊愈高,不管是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还是1.3万亿元,相对由去年10月至12月,分别为1,819亿元、4,769亿元及7,7转摘于中国酒业新闻网18亿元的跳跃式增长,均反映中央去年11月力推的刺激经济政策,已逐步启动。
鉴于方案的推出、筹备、审批、项目施工前各项物资配置,连同节庆以及天气(中国北方部分地区难以在冬天施工)等因素,这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进度,很大部分仍处于融资及物资配置等安排阶段,对经济贡献的滞后性,估计最快要在3、4月才开始见效,这些都是各界预期今年第二季经济改善的评估要素。
至于中国经济能否在第二季脱离下行周期,现阶段面对的变数仍大,关键包括中央施救的及时性及对未来形势的拿揑,扩张性财政政策,最终能否推动私人投资及消费,外围经济环境会否持续恶化等,均有待观察。
3. 内需推动需时
中央常说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但4万亿元的刺激方案,内需比例极低,不时遭市场质疑。中国虽有高储蓄率,但人民不愿花钱却是事实(详见下文),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意欲进一步受打击,鉴于时效考虑,中央目前只能全力催谷基建。但要保就业和稳定人心,长远还是要启动市场消费与投资,皆因财政扩张难以持久,80年代日本的例子令各国引以为鉴。
上周内地公布了今年春节黄金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3.8%,数据令人鼓舞,然而,若大家有留意2008年1月至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都在19.1%至23.3%,那么这个13.8%的增长,是应该高兴还是忧心呢?
楼市对中国经济贡献的乘数效应,仍是众内需环节的重中之重,然而,内地楼市调整未到位,市场信心复元需时,中央为填缺口,已推出一系列刺激方案作替补,包括增加公共建设,以抵销房屋动工减少及纾缓部分产业链压力;家电下乡,抵销置业者减少对家电的需求及减低生产商库存压力……等。此外,政府重新启动汽车消费,冀汽车业能为放缓的经济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政府亦透过各项社会保障,图增人民消费意欲,但如上述,内需推动需时,个人消费对经济预期的反应,又滞后于企业,因此,内需环节最快也要到今年9月、10月才能作出评估。
在目前这种似好未好的经济环境下,显示中国经济改善的数据,或成未来数周的市场动力,投资情绪极容易受到市场渲染,而出现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的预期,此时此刻,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态度,并多参考各方数据,以增加判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