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模式创新”助推中小企业融资
新华社上海3月11日专电 “中小企业是各地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关键所在,现在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上海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11日对新华社记者说,银行已明确要求,对当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地方就业贡献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分行层面一不要轻易回收贷款,二不要轻言不放贷。
央行行长周小川6日也表示,2008年中小企业贷款全年增长为13.5%,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8.75%。
业内人士则认为,短期内银行的间接融资依然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企业推进服务中心一直在探索模式创新,期望能够通过银行、政府、企业等多边合作搭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政府:“银政企”共搭融资平台
“目前,尽管银行信贷增幅很高,但真正流到中小企业的却不多。无论是企业找银行或者银行找企业,应该说信息上都是很不对称的。而如果能够设立共享平台的话,就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企业推进服务中心主任李家伟表示。
上海在这方面的尝试中,最早的是“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易贷通模式”,而目前运作较成功的是“金桥直贷通”。前者是以集聚合作平台资金池为基础的“园区推荐、银行融资、第三方担保”的融资担保平台。后者则更进一步,华 夏 酒 报中国酒业风向标实现“政府补贴、园区贴息、银行融资、第三方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新模式。
李家伟说,“金桥直贷通”这一平台是由招行上海分行、浦东新区中小企业推进服务中心、金桥管委会等一起设立,由招行上海分行提供10亿元的专项授信规模,并且其中2亿元可用于信用贷款。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崔家鲲认为,企业在园区经营多年,园区对企业的了解比银行深许多,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和渠道的建立,政府和园区对企业已经有初步的筛选和判断,银行再去介入企业,将会省去很多风险前端的担心和忧虑。
吉晓辉介绍说,浦发则借鉴先进经验,深入研究,利用“鱼骨分析法”,科学分析中小企业经营周期各个阶段的现金流流入、流出和沉淀的特点,测算金融服务额度,配套服务。浦发银行在总行层面牵头与担保公司签订总对总合作协议,以便分行层面推进工作。从满足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全面需求着手,加大对信用保险产品、网上融资产品的运用。
李家伟表示,目前也有不少园区正在推进“银政企”共搭融资平台方面的工作,而且一个园区并非只和一家银行合作,其实推出的品种也可以多元化。他透露,虽然外高桥功能区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尚未挂牌,但其设立的20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贷款的体系,目前已经有11家中小企业获得了扶持,并撬动了5000万元的资金。
企业:自身也要“未雨绸缪”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要解决银行方面的资金之外,也要求中小企业自身“未雨绸缪”,平时就应该为将来的融资需求打下基础。吉晓辉说,中小企业必须要有长远考虑,平时发展中就应该注意积累和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决不能“临时抱佛脚”。
崔家鲲建议,企业可以选择一两家银行集中业务的结算,通过一段时间的结算往来,有助于银行了解和判断企业的经营和资金风险。
吉晓辉则提醒,中小企业还应该不断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企业法人代表或贷款控制人也应关注个人的信用积累。因为银行放贷时会从征信系统了解企业和相关个人信息,如果存在不良记录将使企业失去在银行融资的前提条件。
吉晓辉说:“浦发建立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统一风险控制模式,同时各地分行根据地方实际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模板,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步还要继续完善中小客户金融业务的政策和机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李家伟建议,中小企业应该与所在地政府和园区建立稳定的联系,及时获得政策信息上的帮助。而能够获得政府方面的扶持,也是银行非常看重的from:中国酒 业新 闻网因素之一。
银行:中小企业业务是未来趋势
“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是银行在日益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和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战略选择,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吉晓辉认为,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将是未来银行业重点竞争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对中小银行而言,在竞争国家投资的大型项目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中小企业业务也成为不少中小银行的发展战略方向。
吉晓辉介绍说,浦发银行2月份信贷投放继续增长,对中小企业的投放比例也有所增长。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已占到银行企业贷款总量的45%以上。
而农行上海分行一直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今年则提出每年将新增300家以上中小企业客户的目标。
崔家鲲表示,由于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远低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定价一般高于大企业10个—20个百分点,并且只要保持和大企业之间在利率定价方面的息差结构,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银行盈利并不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坚持中小企业战略,中小企业业务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吉晓辉说,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更多的是着眼于长远利益,从积累、培育未来优质客户群的角度来考虑。作者: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