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工第一县”初现农村三大分工体系
新华社重庆3月16日电(记者王金涛、张桂林)记者最近在“重庆打工第一县”开县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农村专业化分工日趋明显,已初步呈现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业三大分工体系。分工专业化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勾勒出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
种粮大户和种菜大户正在成为开县种植业的主力军。临江镇复杨村农民孙昌武是开县有名的种粮大户,随着许多农民外出务工,他自2005年开始租地种粮,如今已租种100多亩,替别人代种1000多亩,他领导的种粮队拥有50多名种粮能手。去年,孙昌武一年纯收入达10多万元,实现了种地也能致富的愿望。而同村的陈方田也以800元一亩的租金租种了近20亩大棚菜,并计划再租10亩。他告诉记者,他曾在深圳当建筑工,如今种大棚菜的纯收入,比他打工的收入高好几倍。据统计,目前开县已有1800多个种粮大户,上千个种菜大户,集约土地6000多亩。
近年转于cnwinenews.com来,开县养殖业异军突起,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产业。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养殖业又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领域。吴宗玉原和丈夫一起在苏州工业园搞外贸物流运输,去年下半年由于外贸物流业不景气,他们就回到老家开县复杨村,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投资养殖业,主要是养鱼和养鹅。吴宗玉说:“政府提供的创业条件蛮好的,搞土地流转还有补贴。目前已投入60万元搞养殖,还打算投入50万元。”
除种植业、养殖业外,开县劳务经济也不断发展。目前开县外出务工农民有40多万人。金融危机发生后,开县受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数量一度达五六万人,但春节后这些人员中有90%又在外面找到了新工作。孙昌武说,目前农村专业分工逐渐清晰,种粮、种菜大户集约土地越来越多,而那些回流的农民工也不会再种地,他们经过短时间调整,又在外面实现了转移就业。这种分工保证了不同类型的农民各取所需,都能获取相对较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