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食品加强整治,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打假

华夏酒报 2009-04-27 10:53 相关行业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徐博)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质检系统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围绕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全员动员,全力以赴,全面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使质量和安全年成为质量宣传年、质量提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徐博)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质检系统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围绕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全员动员,全力以赴,全面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使“质量和安全年”成为质量宣传年、质量提升年、质量服务年、质量整治年和质量建设年。

  突出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立足抓源头,全国质检系统开展了以“四查、三整治、五加强”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排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一季度,国家质检总局对8类食品安排了国家监督抽查,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进行曝光;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7.2万人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1398起,立案8879起,货值7166万元。因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等原因,有3347家企业的357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

  北京、辽宁、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质检部门认真开展打击违法使用非食品物质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山东、湖北、宁夏、四川、重庆、云南等地质检部门还将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饮料等风险较高的食品和非食用物质、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风险项目列为重点监管范围,严肃处理并曝光了一批违法违规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

  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江苏、辽宁、北京、天津等地质检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类进出口食品的监管,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包装企业和原料基地实施全面检查;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认真把关。

  一季度,质检系统共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食品中检出不合格食品1792批,主要是检出有害生物、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和食品添加剂超标以及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这些不合格进口食品已全部在进口口岸依法进行了处置。

  加强整治,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打假

  为了保春耕,质检总局部署了对全国6000家复混肥、磷肥生产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国家专项监督抽查,开展了质监系统“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农资《 华 夏 酒报》全年订价156元打假下乡活动。以化肥、农药为重点,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违法案件的查办工作,严厉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大案要案。

  今年以来,全国质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0.6万人次,深入33040个乡村,89899家农户,查办农资违法案件4446起,查获假劣农资货值4835万元。同时,质检系统以灾后重建和国家拉动内需基础建设所需钢材、水泥等产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为重点,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违法行为,防止劣质建材、有毒有害装修装饰材料和劣质絮用棉流入市场。

  此外,为保障家电下乡产品质量,质检总局专门做出部署,今年以来,全国质检系统全面开展家电下乡专项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31755人次,检查了7259家企业的家电下乡产品及其他家电类产品,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9起,查获货值53.55万元。

  同时,质检系统以食品、家具、玩具、进出口敏感农产品等为重点,组织开展进出口商品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以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元件为重点的特种设备专项整治;以涉及国计民生和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对质量问题较多的区域开展集中整治。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保障能力

  质检系统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许可和强制认证制度、注册备案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质量问题追溯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市场退出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同时,质检系统正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实行信用分类管理,激励诚信企业,严惩失信行为。目前,全国有19个省、计划单列市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对产品质量好、讲诚信、有贡献的企业予以表彰,并加强了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此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检总局加快了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标准体系,特别是立足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标准、服务标准、工业标准三大标准建设。在全国开展了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的“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