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全球投资品价格异动之谜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王宇、任芳、姜锐)似乎比乐观派经济学家的预期来得还早:几个月前还在低点挣扎的原油、黄金、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在最近一个多月时间里,正在快速向上攀升;与此同时,曾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路上扬的美元汇率,却在这一时期上演了深度下探的行情。
这期间全球金融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同产品价格涨跌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价格变化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原因?这些变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新的挑战?记者通过采访专家学者,试图探寻当前全球投资品价格异动之谜。
全球市场出现的价格异动
金融危机的爆发一度让许多投资品价格出现了暴跌行情,不过现在这种状况正急速改变。
曾经从每桶140多美元跌至40美元之下的国际油价,在过去一段时间突然上涨,目前已逼近每桶70美元关口。而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纽约原油期货暴涨近30%,创下10年来单月涨幅新纪录。
黄金市场也出现价格大幅上涨格局。在每盎司900美元上方盘桓多时之后,在最近一段时间黄金价格开始快速攀升。数据显示,目前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期金收盘涨到每盎司984.40美元,展开对1000美元大关的冲击。
价格的上涨传递至农产品期货上来,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近一个月来,大连大豆期货价格涨幅接近15%,美国玉米期货三个月来从年内新低一路上涨超过30%,美国小麦期货更是在一个月内上涨了19%。
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亦保持震荡上涨的态势。近两个月来,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价格每吨上涨接近1万元,涨幅接近30%。
与以上产品价格上扬有所不同,自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持续上扬的美元指数,却遭遇到了20多年来最严重下跌。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指数从接近90点高位下探至78点,下滑幅度已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的剧烈变化,几乎全部出现在4月下旬这一关键时间段内。在这一时间段里相关产品的价格开始暴涨或暴跌:美元指数直线跌破80点关位,原油价格突破每桶60美元大关、纽约三大股指之一道琼斯指数也在这一时间段站稳8000点大关,并开始一路上扬。
价格变化背后的资金腾挪
一边是原油、大宗商品价格以及股指的直线上扬,一边是美元的罕见暴跌,二者具有怎样的联系?背后是否藏匿着全球资本的暗流涌动?
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并未真正回暖之时,诸多产品价格的上涨并非由生产需求推动,美元贬值才是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原因。
瑞信集团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正是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市场的风险意识不断改善,资金开始流出美元这一昔日的避险天堂,流入石油、黄金等产品市场,带动石油、黄金以及全球股市和商品价格的上涨。
“美元贬值确实是本轮金融市场产品价格变化的主要诱因。”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也认同这一观点,“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经济体仍被衰退阴云所笼罩,信贷紧缩,投资需求严重不足,目前来看,还不能作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由生产推动’这样的判断。”
他同时指出,不同商品间价格的上扬与下跌的背后,体现了投资者对避险工具选择的变化,凸显出当前全球资金腾挪转移的新趋势。
自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资本市场震荡走低,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普遍担忧,在避险情绪主导下,投资者开始从原油、股市中抽出资金,并选择购入全球流动性最强的美元作为避险保值工具,这造就了半年来的美元牛市,以及原油、欧美股市等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而最近一段时间,美元指数突然暴跌10%,引发恐慌情绪,投资者开始争相抛售美元资产,并把回笼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石油、黄金等新的避险天堂。
这其中,基金等投资机构成为推动资金腾挪的领头羊。据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每周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在今年的前三个月,基金对石油的净持仓时多时空,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变化,那时油价也处于震荡行情中,而到了五月中旬以后,基金持有的净多单不断增加,开始突破2万手,截至5月26日,基金持有净多单已突破4万手,比上一周多持有10%,最终推动油价也节节高升。
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还显示,基金对黄金的净多头持仓已经持续多周上涨,近一个月涨幅超过30%。
为什么美元会出现罕见暴跌行情?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在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未能持续走低,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开启印钞机的预期在4月份变得强烈,这无疑加大了美元贬值风险。在这一情况下,一些投资者对美元逐渐看空,美元和美债的抛售更是与日俱增,这些因素助推美元最终在过去一个月内完成了20年未有的暴跌行情。
中国经济面临新挑战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虽然目前我国商品价格仍处于低位,经济向好趋势不变,但专家提醒,必须对当前正在出现的产品价格变化予以足够警惕。
“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在国外炒家的推波助澜作用下,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就会大幅飙升,无疑将不利于我国外需的提振和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我国经济决策者需要未雨绸缪,在应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挑战做好准备。
事实上,尽管众多经济体仍在抵抗衰退,但随着全球经济数据持续转好,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也越来越强烈。“从近期美国大型银行的CDS(信用违约掉期)利率看,花旗、摩根和高盛等的CDS利差在进一步回落,目前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这表明市场对于美国银行业的担忧已经暂告一段落,而全球市场目前的一个总体走势是股市、商品大涨,美元下跌,通胀预期重燃。”银河期货分析师张盈盈认为。
自去年四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接连推出以万亿美元计的救市计划以来,金融市场各种形式的流动性注
入行动就几乎没有停止。今年3月份,美联储开启“印钞机”,对市场的直接“注水”,更是为美元贬值以及将来的通胀埋下了伏笔。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清醒地指出: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全球经济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加大了未来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中央银行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及时回收巨额流动性,可能再次埋下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