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集团:中国创新型企业的现实“范本”
新华社杭州6月20日电(新华社记者李亚彪、裘立华)没有太多固定资产的公司、不做制造的“装备制造型”企业、一线操作工极少的工作间……只要步入钱塘江边的中控科技园,你就会发现,在浙江省乃至中国企业界,这里都足以让人感到与众不同。
从创业之初正处于“自动化的冬天”的中国,到用自己的自动化成果影响世界,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用16年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创新型企业的现实“范本”。
“我们的固定资产,就是‘人脑加电脑’”
中控最初是由一群高校师生组成的团队。中控创始人褚健清楚地记得,1993年,他刚刚从日本留学归国,一批浙江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聚集在一起,响应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号召,决定成立公司,搞自动控制系统和其他自动化产品的产业化。
直到现在,这家公司的不少中高层还是教师身份。“在这里,大家都叫我金老师。”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金建祥笑着说。
中控作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涉及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公用工程信息化、装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金建祥说,尽管企业以软件研发应用与服务为主,可也属于“装备制造型企业”。只不过中控制造的是中央控制系统,是核心,是大脑。
既是制造商,却又不做制造,是中控的一大特点。企业的大量制造都是外包的,带动了周边的许多企业;而大部分增值环节,则留在自己手中。在中控集团的20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三成以上。企业对一线操作工人的需求很少,全部员工中86%是大学本科毕业生,7%是博士与硕士,只有7%是大专及以下学历。
这些员工分布在国内30个省区市及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地,为客户提供就地化服务。在中控科技园,看不到人来人往的场景,更听不到机器轰鸣的声音。公司副总裁施一明说,公司的固定资产很少,概括起来就是“电脑加人脑”,外加一幢办公大楼。
中控2008年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中控员工表示,这样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对资源的占用、消耗相当少,附加值却比较高,去年产值超过17亿元,盈利更是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这个“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与销售,被中控牢牢抓在了手里。
从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到让中国标准影响世界
2007年3月,是一个让所有中控人无法忘记的日子,中国石化正式与他们签订武汉石化500万吨/炼油装置控制系统项目合同,而且这是同美国、日本两国的世界顶级自动化系统供应商竞争后的结果。这一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间,国内企业根本没有涉足过。中控的进入标志着国产自动控制系统在重大工程的高端市场彻底打破了国际上的垄断。
回忆起这些,中控的创始人、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眼睛有些湿润了,这在十几年前,是他和他的创业团队的梦想呀!
当年,褚健等人亲身感受到中国正处于“自动化的冬天”:国内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仪器仪表基本上被美国霍尼韦尔、德国西门子等国外产品垄断。他组建公司时就提出,将来的对手就是这些国际“大腕”,他相信外国人能做的东西,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出来,中国要有自己的“霍尼韦尔”。
20万元借款和浙江大学的几间办公室,就是创业初期的中控。环境再差、工资再低,都挡不住这些年轻人的拼搏钻研。大家常常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
这个刻苦钻研的传统一直沿袭下来,现在公司研发中心晚上也常是灯火通明。所有人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1994年,率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无纸无笔的记录仪,两年后美国一家公司才推出这种产品;
1996年,推出全国第一块现场总线圆卡,现场总线标准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中控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1998年,国内第一个推出了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的系列产品,这个行业原来被霍尼韦尔等大型跨国企业垄断;
2000年,在国内首次把以太网技术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逐渐将其上升为国家标准;
2005年,把以太网技术国家标准上升为中国第一个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国际标准;
2007年,这一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金建祥说:“把技术上升为标准,企业才有强大的竞争力。在起草这个标准时,我们申请了34项发明专利,以确保我们自己的国际标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权益。”
把中控的自主创新变成其他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6月16日,中控集团刚刚收到了一份中石化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瓦斯系统平衡与优化调度项目经济效益报告。
这份报告显示,镇海炼化在生产装置中使用了中控研制的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系统,通过一年的运行产生了显著的效益,提升了工程监控水平,提高了燃料利用效率,提高了瓦斯系统调度水平,提高了装置操作安全和平稳度,仅瓦斯排放量的降低、补烃量的节约两项,就为企业带来效益1600多万元。
中控集团高级工程师张伟宁说,这套节能减排自动化软件系统,已在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等地使用。“在不少厂区,由于流程控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过去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炬在燃烧,有的一年要烧7000多个小时,污染了环境,增加了排放,浪费了能源。我们的自动化系统最多时可以帮助企业回收98%以上的能量。”
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是中控集团的第一大主营业务。资料显示,流程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产值的60%以上。中控的理想就是,为这些工业企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其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能力、信息化水平及综合竞争力。
从2003年开始,浙江中控开始涉足装备自动化领域的产品研发。“国内的装备制造业附加值很低,以机床为例,国内的机床制造本体质量不错,可出口后国外只需要加一个数控系统,就成为数控机床,价格高出不少。因此,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显得迫在眉睫。”金建祥说。
中控的产品还使用在公用工程上。许多企业过去按国家要求建设了环保装置后,考虑到运行成本较高,建而不用。安装了自动化系统后,环保部门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督促企业清洁生产。在一些医院、地铁甚至奥运会水立方等公用工程中,处处可以看到中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