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税,白酒涨价推手?
据《华夏时报》报道 信贷井喷,是银行业上半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与之伴随的可能是下半年信贷收窄的现实。
上周,四大行纷纷发布上半年新增信贷数据,“万亿”似乎成为大行之间不约而同的规模上限。随后,工行、建行明确全年贷款增量控制范围。记者粗算,下半年,工行、建行的信贷投放增量指标均在2000亿元内。而中行传言或被限制在3000亿元以内。大行投放空间骤然收窄。
而四大行下半年的贷款投放究竟能否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多位专家认为,上半年的高持续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但是下半年信贷投放将稳中趋降,投放态度更加谨慎严格。
同时有消息表示,7月份的新增信贷可能低于5000亿元。尽管这一规模较上半年有大幅下降,但与往年相比,这仍属于较高水平。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剩余月份的贷款很可能延续这种下降局面。
下半年贷款投放空间骤然收窄
上周,四大行先后公布2009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数据。
中行新增9019亿元,位居各银行之首;农行新增贷款同比增幅近3倍,达8589亿元,位居第二;工行人民币新增贷款为8255亿元,增幅为19.3%,位居第三;建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7085亿元,当年新增19.77%,位居同行业第四。
这意味着四大行上半年新增贷款约在3.2万亿元,约占上半年全部人民币新增贷款7.37万亿元的43%,较今年一季度50.5%的占比有所下降。
在上半年新增贷款逼近万亿的情况下,“万亿”似乎已经成为各大行不约而同的规模界限。几家银行虽没有公开表态,但内部掌握的口径均为“不希望新增贷款做到第一位”。
建行、工行都已明确全年贷款增量控制目标,分别为9000亿元和1万亿元;考虑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分别为7090亿元和8255亿元。下半年,工行、建行的信贷投放增量指标均在2000亿元内。而传言中行亦被限制在3000亿元左右。大行投放空间骤然收窄。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表示,随着我国银行业贷款规模迅速扩张,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有所抬头。此后近两周时间,在各行陆续召开的年中分行长会上,“控规模、调结构”成了多数银行下半年信贷基调的主旋律。
而四大行下半年的贷款增量究竟能不能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多位专家认为,下半年信贷投放将稳中趋降,某些月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以工行为例,6月份当月工行新增贷款仅为640亿元,7月份数据可能还低于6月份。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剩余月份的贷款很可能延续这种下降局面。若持续这种下降局面,工行预期全年贷款总额不超过1万亿,或有望实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彭兴韵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监管层考虑在下半年收紧信贷政策的理由主要是因为如果信贷继续猛增,将导致难以控制的通胀、银行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下半年信贷增量缓慢“刹车”
今年上半年,中行继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同时主动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中行上半年信贷投放方向可看做是国有大型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的一个缩影。
而中行因为上半年贷款增速过猛,得到央行向其发行的450亿央票。中行是上半年全部新增本外币贷款唯一超过万亿的银行,达1.023万亿元,为去年同期的5倍。
“伴随着IPO重启后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上行,央票发行收益率持续月余上涨,这实际暗示了央行引导利率上行、控制信贷急速扩张的初衷,而定向央票的重启则进一步明确释放了对信贷过快增长的银行的惩罚性。”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表示。
有分析认为,此举并非像信贷紧缩时期的定向央票一样,明显带有惩罚性。而是在有针对性地辅助公开市场操作抽走多余流动性,更多带有“警示”意味。
彭兴韵表示,收缩贷款是一个必然选择,只不过要通过一个逐步调整缓慢的过程。他同时说:“但是对银行来说面临两难选择,对于一些已经发放的贷款项目,继续放贷,贷款规模控制不下来;不继续放贷,意味着呆账坏账可能上升。”
“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不是来自于实体经济或外部冲击,而是来自于央行的利差收窄,商业银行为了完成利润,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下,一哄而上争规模。”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商业银行按照央行的窗口指导在收油门和踩刹车,考虑到央行可能会收缩规模,因此银行只能缓慢减少投放。”
值得关注的是,四大国有银行信贷投放经历了上半年飙升之后,下半年投放将会放缓,而股份制中小银行将取代四大行成为放贷主力。仅6月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不到5000亿元,当月总共1.53万亿元新增贷款的主要贡献力量来自中小银行。
国信证券分析师邱志承表示:“现在,四大国有银行的上半年新增贷款投放已远远超出预期,开始设法放慢节奏。而在第一轮‘冲锋’中落后的中小银行或将开始奋力扩张。”
作者:钱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