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涛:蒙牛与中粮的合作是双赢选择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4日专电(新华社记者任会斌)“每一天、为明天”,对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宝座”易主引发的种种猜疑而言,这句广告词就是答案。
“公司资金很充沛,债务也所剩不多,合作约定的事项正在积极推进。”蒙牛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姚海涛3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蒙牛集团与中粮集团合作,是着眼长远发展作出的双赢选择,外界的很多猜测没有依据。
存款大增 债务锐减
7月6日,蒙牛集团的公告称,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投资管理公司斥资61.16亿港元收购了蒙牛集团20.03%的股权,随之成为蒙牛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则由28%降为15.18%。
近一个月来,这起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收购案引发了种种猜测,其中之一是蒙牛集团卖股换钱。外界列出的猜测理由是,企业家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出让第一大股东“宝座”。“国内企业走出‘问题奶粉’事件的阴影,估计还得半年到一年时间,不缺钱的很少!”一位乳制品专家对记者说。
有人还以蒙牛集团的2008年度财报为例分析说,去年蒙牛集团营业收入达到了238.65亿元,虽然增长了12%,却亏损了9.486亿元。与此同时,蒙牛集团去年底尚有贷款17.287亿元,远超过2007年同期的2.632亿元,而且其中的12.087亿元需一年内偿还,出让股份可大大改善资金状况。
对此,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涛说,蒙牛集团出让股权并非缘于资金困难,即便在“问题奶粉”事件期间,蒙牛集团的账上也有约11亿元存款。只是在影响最重的时期,销售大部分停滞了而牛奶要照收,担忧过现金流的问题。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强化对乳业的扶持,蒙牛集团的运营恢复较好,至7月下旬销售已恢复90%以上,日平均收奶量已达到8000吨左右,发放奶款额已达到40多亿元,账面存款也已增至30多亿元。
与此同时,蒙牛集团的贷款额已降至5亿元左右。姚海涛说,现有贷款中,部分还属于维持与银行业务关系性质的贷款。可以说,目前企业的资金很充沛,如何处置账上资金已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战略合作折射发展眼光
姚海涛告诉记者,蒙牛集团与中粮集团战略合作的真正目的,是着眼于长远发展。近些年,蒙牛集团一直有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合作的念头。之所以选择中粮集团,是因为对方也有合作需求。
首先,双方分别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和粮油生产企业,都有做大做强中国食品行业、培育国际化产业集群的想法,都希望赢得国内外市场,这是开展战略合作最重要的基础。
同时,拥有央企背景和实力雄厚的中粮集团,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积极寻求介入乳制品行业。入股具有产品、品牌等优势和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蒙牛集团,将使中粮集团在一个规模大、成熟的平台上谋发展,起点高、投入少,有助于丰富产品体系,做强品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从国际上看,当前食品产业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双方合作后,有利于形成从原料到市场、餐桌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粮集团有规模较大的国际业务、庞大的客户群和业务网络,国际化发展经验丰富、优势明显,而且有较为成熟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以此为支撑,可大大提升蒙牛集团的原料市场一体化、食品安全国际化、战略资源配置全球化水平。
姚海涛举例说,眼下我国的农牧产品出口尚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乳制品出口较少。蒙牛集团的产业链条虽然很长,且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出口企业,年出口额也仅为1亿多元人民币。蒙牛集团与中粮集团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人民大学——利乐奶业研究中心主任孔祥智教授说,由于中粮集团承诺不参与蒙牛集团具体的日常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改变目前发展战略方向,今后蒙牛集团既可以保持经营发展的灵活性,又能增强对我国乃至海外乳制品市场的影响力。
避免恶意收购增强民族色彩
有观点认为,在国内几家大型乳制品企业中,除蒙牛集团外,其他均有国资背景。因此,蒙牛集团与中粮集团合作,有找“靠山”的考虑。
围绕这一问题,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曾表示,过去蒙牛集团的股权较分散。在去年10月之后,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的股权比例一度降至26.27%,存在被恶意收购之忧。在这种形势下,选择一家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对蒙牛集团避免被恶意收购及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有中粮集团作稳定的大股东后,蒙牛集团已无被恶意收购之忧。
同时,据姚海涛介绍,前几年随着老股东出售股份、外资逐渐退出,蒙牛集团的股权结构日益单一、分散。中粮集团大比例入股后,蒙牛集团的股权结构会更优化、稳定。同时,“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发展模式,也有利于健全蒙牛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运营机制更加灵活。
此外,中粮集团作为央企,具有较大的政策影响力,中粮集团入股后将改变蒙牛集团大股东话语权不强的状况,并能进一步增强蒙牛集团的民族企业色彩。
资金投向重点锁定奶源
对于售股收入的投向,姚海涛介绍说,除了老牛基金会售股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外,其他老股东的售股收入将由个人支配。此外,增发10%新股的收入将重点用于建设奶源,特别是投资建设一些大型现代牧场。此外,新产品开发、设备改造、建设新厂等工作也需要投入资金。
近些年,蒙牛集团已滚动投入20多亿元建设奶源,目前自建奶源的比重已达到20%以上。而国内目前75%以上的鲜奶为农牧民生产,短期内这种局面难以改变。但是按照国家规定,2011年10月底前,乳制品生产企业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为此,未来几年内奶源建设仍是蒙牛集团的投资重点。
姚海涛分析说,自产鲜乳比例的提高有个过程,完全靠企业投资建奶源也存在困难,蒙牛集团将主要与其他企业合作,以自建和参股、控股等多种模式建设奶源。眼下蒙牛集团正在做奶源建设的规划,力争5年内逐步给全国20多家工厂配备万头以上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