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广东酒业面临三大难题

华夏酒报 2009-08-17 13:27 相关行业
遇危机量跌价升 广东酒业面临三大难题

    金融危机下,酒类消费大省广东受影响较大。2008年,广东酒业销售量同比下跌20%,尤其是低档酒销售量明显萎缩。进入2009年以来,广东酒业进入价格上涨期;尤其8月后受白酒新税制实施的影响,中高档白酒涨价预期明显。

  专家认为,广东酒业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还存在管理无序、税收流失、假酒泛滥等诸多问题,建议对现存的大量小规模酒类生产企业进行资产优化重组,调整产业结构,并对酒类产品尤其是白酒实行严格贴标管理,规范酒业市场秩序和行业环境,促进本土酒企升级发展。

  危机下广东酒业量跌价升 本土酒企面临升级机遇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广东酒业处于上升趋势,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出口省份。2008年11月到2009年春节,是金融危机对广东酒业影响最严重的时段,从2009年3月开始,广东省酒业开始复苏。

  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朱思旭说,虽然金融危机使广东酒业销量下降,但只是影响速度,并没影响到广东酒业的上升趋势。从销售额上看,广东已形成“三分天下”的酒业格局,2008年广东啤酒销售额102亿元,白酒100亿元,洋烈性酒加葡萄酒100亿元。

  ——白酒连续三年增长,中高档白酒顺势升价。朱思旭说,从2005年开始,广东白酒行业扭转自1998年以来的下降趋势,连续三年实现增长。目前,广东已形成“三分天下”的白酒格局,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三种高端白酒的集中性比较高,2005年茅台在广东还不好卖,而现在广东茅台酒供不应求。贴牌生产的白酒经过10年的发展也占领了一定的份额,但除了金六福酒以外,其他大多数产品都是区域性的产品。而一些典型的地产酒,在小地方区域内相当强势,这些酒价格不高,但是量很大,满足了大量低层次的需求。

  8月1日新的白酒税收征管办法实施后,广东部分中高档白酒已顺势升价。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认为,白酒市场价格推高后,广东价格在二、三百元左右的中档白酒将出现市场空缺,本土低端白酒面临升级机遇。广东酒业应抓住此次机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味,改善此前研发力量薄弱和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的缺陷。

  ——啤酒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啤酒的发展在广东及全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业态,啤酒销售量从上世纪的几十万千升,迅速增加到4100多万千升,而广东一省就消费了500多万千升。朱思旭说,从人均指标看,我国很多指标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但啤酒消费量却是领先于国际平均水平。国际人均啤酒消费为24升,而中国已经达到人均26升,消费量惊人。与此同时,我国啤酒产能已经过剩,啤酒市场竞争激烈,广东本地啤酒以珠江啤酒为大,同时受到外来品牌的强力冲击。

  ——洋烈性酒率先涨价,葡萄酒增速加快。洋烈性酒操作市场成熟,在广东逆市涨价,如轩尼诗3月份从800元涨到了1000元多,涨幅达3%—7%。葡萄酒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但一直没有打开市场;直到2005年,外国葡萄酒才重新进入并打开中国市场。2008年广东葡萄酒进口量为15万千升,出口量不足1万千升,进口葡萄酒近年保持了50%甚至100%以上的增长速度。

  此外,广东水果众多,果露酒、保健酒发展前景巨大。如广东荔枝年产量500多万吨,占全国产量80%,荔枝酒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广东的荔枝酒、青梅酒等开始推向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酒类市场监管标准不统一 税收流失严重

  专家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类消费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酒业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存在监管标准不统一、走私进口酒突出、小酒厂逃税普遍等三大问题,整个酒业环境迫切需要整顿和有序化。

  第一是酒类市场秩序混乱,缺乏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缺乏统一准入条件和管理标准。朱思旭说,国家尚未进行酒类立法,在规范市场秩序管理上,各省区制定的地方酒类专卖办法、条例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冲突,造成酒类产品跨省销售困难,束缚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地没有统一的准入条件和管理标准,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不一,使违法犯罪分子有法律空子可钻。而企业打假成本高昂,难以自行打假。广东省友谊酒业有限公司符小文说,正规渠道不够强的时候,别的(非正规)渠道就会发展。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给酒类行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还危及人民生命的安全。

  目前,酒类行业缺乏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对酒行业的监管乏力。在广东,负责全省酒类生产和流通管理工作的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只是挂在省经贸委市场处下的一个机构,而且与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地市一级,大部分酒类专卖管理部门牌子都挂在经贸部门或商业部门,同时兼管多方面工作,使对酒行业的监管缺乏力度。

  第二是走私进口酒突出,打击力度有限。国家虽然加大了对走私进口酒的打击力度,走私进口酒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仍占有一定的市场。目前对在市场上查获的走私进口酒,依现有法律法规难以处理。市场上除了走私进口酒外,还存在不少假冒进口酒。由于进货渠道多,假冒进口酒仿真度极高,而执法队伍缺乏化验检测设施和专业人才,对进口酒的鉴定能力有限,影响了打击假冒进口酒的效果。

  第三是酒类行业税收严重流失,小酒厂逃税普遍。朱思旭说,广东省目前有领取牌照的酒厂672家,没有领牌的小酒厂估计还有4000多家,小酒厂或小作坊漏税甚至不交税,国家税收流失严重。贴牌生产税收流失严重。广东是我国最大的贴牌酒流通省份之一,生产厂家只收取加工费,漏掉了17%的增值税和25%的消费税。

  同时,行业内部企业税负失衡。根据规定,白酒每500克须缴纳0.5元的定额税。广东酿酒企业大部分产品以低端市场为主,每斤市场均价3元—5元,从量征收的定额税,使广东白酒企业负担沉重;而外省高价酒反而借机大幅度提价。新税制实施后,规范企业的税负加重,小酒厂、小作坊因逃税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以低价产品为主的广东白酒企业销售大受冲击。  建议优化产业结构 严格酒业监管

  大量存在的小酒厂、小作坊,使酒业竞争力严重不足,同时也带来诸多监管难题。专家建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酒业资产优化重组,促进本土酒业的升级发展;同时借鉴外国经验,严格贴标管理,加强酒业监管,使广东酒业走上有序发展轨道。

  首先,调整酒类产业结构,通过行业内部资产重组,兼并或淘汰一批规模小、长期亏损的企业,进一步提高酒类行业的规模经营能力。朱思旭建议,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大型重点企业,在每省区域内挑选不同酒类的生产企业三到五个规划为大型综合企业,其它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酒基或其它原材料。同时发展现代酒类流通业,按照网点建设规划,每个地级以上市成立一个酒类专营公司,运用配送、连锁经营、代理制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优质酒类经营网络。

  其次是借鉴外国经验,对所有酒类实行贴标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假冒伪劣酒进入市场。在欧盟,从葡萄或大麦的种植开始一直到酒类饮品最终被消费,其间经过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种植者、葡萄或大麦品种、酿酒商、酿酒年份、储藏地点、储藏期限、流通过程、销售过程等等环节,均一一记录在附随管理文件中,每一份附随管理文件就是该酒精饮品的身份证明。酒精饮品管理机构以及消费者可以通过这种完整的附随管理文件清楚的知道关于该瓶酒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附随管理文件中任何的记录异常或是程序上的不连续都将会被管理机构视为异常情况,从而进行相关的调查。

  第三,加强行业监管,制定酒类法规及其准入标准,规范和健全酒类批发、零售许可证制度。彭洪说,酒类作为特殊商品,其管理不当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直接的,饮用了假酒,直接的后果可能是失明或死亡。建议国家及早统一立法,为酒业管理提供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朱思旭建议,设立国家酒类专卖管理局,垂直管理各地酒类专卖管理机构。广东拥有很强的洋酒检测能力和经验,人才队伍相对较齐,基础较好,现在差的是编制和财政拨款,可以作为恢复酒类专卖管理的试点。自从1983年烟草实行专卖制度加强管理后,烟草就成为了全国最大纳税大户,每年上缴税收约3000亿元,而全国酒的税收约400多亿元。广东每年烟草上缴税收200多亿元,而酒的税收只有20多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加强酒类监管,关键在两点:一方面国家要尽快出台关于酒类专卖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便统一规范全国酒类生产、批发、零售及消费行为,为酒类专卖机构提供管理的法律依据,国家统一印制批发、零售许可证。另一方面要理顺监管体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执法主体。对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严控批发,搞活零售,在酒类商品源头上把好关,规范其经营行为,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予以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