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龙山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变革中谋发展 古越龙山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百年不遇、影响深远。在这场变革中,企业需要树立怎样的理念,做出怎样的决策,采取怎样的行动,赢得危机之后的崛起?带着这样的疑问,《华夏酒报》特约记者走进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探究该公司是如何化危为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契机: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区破土动工
2009年3月21日,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破土动工。这个堪称全球最大的黄酒产业园区,总投资25亿元,占地1250亩,分三期进行建设。建成后的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区,将形成年产优质绍兴黄酒30万千升能力,形成从黄酒酿造、现代灌装及存贮到玻璃瓶生产的一体化生产管理格局,并成为国内黄酒工业旅游的典范。
“金融危机虽然使我们倍感压力,但危机中蕴藏着机遇,孕育着转机。抢占发展先机,充分利用产业提升优惠政策,加快项目建设,促进黄酒产业转型升级,是一次难得的新机遇。”古越龙山董事长傅建伟如是说。
坚守:品质永远是第一
今年8月份,古越龙山专门成立“公司黄酒粮食原料种植基地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黄酒粮食原料基地的规划与发展。此举意味着古越龙山将基地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品质在古越龙山永远是第一位的。为确保所酿老酒健康、安全、优质,古越龙山在江苏武进、安徽铜陵、湖北应城等地建立4万余亩无公害糯米原料基地,从源头加强品质控制。未来几年古越龙山的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剥离:销售公司独立运行
2009年1月1日,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销售有限公司正式运行,标志着古越龙山销售公司正式从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剥离开来,独立运行。这是古越龙山实施主辅分离的一大举措。紧随其后,专卖、文化传播、原辅材料供应等六大公司相继成立,内部活力被大大激发。上半年,仅“古越龙山”销售和专卖两家公司就实现销售额1.3亿元,利润1900万元。
古越龙山之所以实行主辅分离,缘于原先产、供、销合一的运作经营模式,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通过主辅分离,使生产性服务业从传统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在满足企业自身生产需要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当然,古越龙山对主辅分离的期望并不仅仅止于此。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为生产制造业提供更专业性的服务,使企业不断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提高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使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得到锻炼,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优秀的管理人员。
收购:“女儿红”95%股权
9月11日,古越龙山股东大会通过决定,同意“古越龙山”以1.62亿元的价格,买下绍兴黄酒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女儿红”95%的股权。这标志着“女儿红”已纳入“古越龙山”经营体系。
“古越龙山”收购“女儿红”目的何在?对此,傅建伟直言不讳:“就是要整合黄酒资源,做强做大黄酒主业。”
“古越龙山”收购“女儿红”后,将有效解决“女儿红”发展融资难问题,并解决“女儿红”产能小、设备方面的瓶颈制约等问题,还将充分挖掘“女儿红”的文化,打响“女儿红”的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古越龙山”收购“女儿红”,拉开了绍兴黄酒整合的序幕,是黄酒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创新:“年代酒”点燃激情
一种新型的黄酒——“年代酒”系列在这个夏天让人感觉到了黄酒的创新: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福建厦门的古越龙山年代酒就销售了1万多箱。“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我们原本计划卖个五六百箱,可没想到一下子就在厦门卖开了。”古越龙山的一位销售负责人说。
“年代酒”系列是古越龙山今年3月推出的新型黄酒,精酒度在8—10度,是以现代、时尚的人群为对象的一种低度黄酒。有“70年代”、“80年代”、“黄金年代”、“我的年代”等多款,新款黄酒添加了消火的葛根和清火的淡竹汁,这些黄酒都可以加冰块或冰镇着喝,一沾口就感到清爽。
“‘我的年代’等时尚黄酒,将绍兴黄酒的消费群体年龄至少下移了10岁。”傅建伟说,“‘我的年代’等新型黄酒被年轻人叫好,体现了黄酒的魅力和黄酒巨大的创新、创意空间。”
人才:“请进来”与“送出去”
7月9日,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联合办学框架协议,筹建全国第一个黄酒学院。为全国黄酒行业输送技术实用型人才,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傅建伟认为:“人,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成本,更是一种‘资源’。经济寒潮来临时,我们要做的,不是裁掉我们的宝贵的‘资源’,而是应该借助于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我们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潜能,共同推进企业率先越过寒冬。”
近年来,古越龙山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法,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素养和能力。不仅请营销策划大师、品牌顾问来公司为员工讲课,每年还派出优秀管理团队去日本美露香等知名大公司参观考察。古越龙山还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从全球最大黄酒产业园区的开工到主辅分离;从原料基地的打造到创新发展、从女儿红的收购到人才的培养……这是古越龙山在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下,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这份答卷不仅仅为应付当前,对未来更有其深远的意义。
契机: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区破土动工
2009年3月21日,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破土动工。这个堪称全球最大的黄酒产业园区,总投资25亿元,占地1250亩,分三期进行建设。建成后的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区,将形成年产优质绍兴黄酒30万千升能力,形成从黄酒酿造、现代灌装及存贮到玻璃瓶生产的一体化生产管理格局,并成为国内黄酒工业旅游的典范。
“金融危机虽然使我们倍感压力,但危机中蕴藏着机遇,孕育着转机。抢占发展先机,充分利用产业提升优惠政策,加快项目建设,促进黄酒产业转型升级,是一次难得的新机遇。”古越龙山董事长傅建伟如是说。
坚守:品质永远是第一
今年8月份,古越龙山专门成立“公司黄酒粮食原料种植基地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黄酒粮食原料基地的规划与发展。此举意味着古越龙山将基地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品质在古越龙山永远是第一位的。为确保所酿老酒健康、安全、优质,古越龙山在江苏武进、安徽铜陵、湖北应城等地建立4万余亩无公害糯米原料基地,从源头加强品质控制。未来几年古越龙山的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剥离:销售公司独立运行
2009年1月1日,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销售有限公司正式运行,标志着古越龙山销售公司正式从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剥离开来,独立运行。这是古越龙山实施主辅分离的一大举措。紧随其后,专卖、文化传播、原辅材料供应等六大公司相继成立,内部活力被大大激发。上半年,仅“古越龙山”销售和专卖两家公司就实现销售额1.3亿元,利润1900万元。
古越龙山之所以实行主辅分离,缘于原先产、供、销合一的运作经营模式,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通过主辅分离,使生产性服务业从传统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在满足企业自身生产需要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当然,古越龙山对主辅分离的期望并不仅仅止于此。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为生产制造业提供更专业性的服务,使企业不断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提高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使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得到锻炼,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优秀的管理人员。
收购:“女儿红”95%股权
9月11日,古越龙山股东大会通过决定,同意“古越龙山”以1.62亿元的价格,买下绍兴黄酒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女儿红”95%的股权。这标志着“女儿红”已纳入“古越龙山”经营体系。
“古越龙山”收购“女儿红”目的何在?对此,傅建伟直言不讳:“就是要整合黄酒资源,做强做大黄酒主业。”
“古越龙山”收购“女儿红”后,将有效解决“女儿红”发展融资难问题,并解决“女儿红”产能小、设备方面的瓶颈制约等问题,还将充分挖掘“女儿红”的文化,打响“女儿红”的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古越龙山”收购“女儿红”,拉开了绍兴黄酒整合的序幕,是黄酒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创新:“年代酒”点燃激情
一种新型的黄酒——“年代酒”系列在这个夏天让人感觉到了黄酒的创新: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福建厦门的古越龙山年代酒就销售了1万多箱。“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我们原本计划卖个五六百箱,可没想到一下子就在厦门卖开了。”古越龙山的一位销售负责人说。
“年代酒”系列是古越龙山今年3月推出的新型黄酒,精酒度在8—10度,是以现代、时尚的人群为对象的一种低度黄酒。有“70年代”、“80年代”、“黄金年代”、“我的年代”等多款,新款黄酒添加了消火的葛根和清火的淡竹汁,这些黄酒都可以加冰块或冰镇着喝,一沾口就感到清爽。
“‘我的年代’等时尚黄酒,将绍兴黄酒的消费群体年龄至少下移了10岁。”傅建伟说,“‘我的年代’等新型黄酒被年轻人叫好,体现了黄酒的魅力和黄酒巨大的创新、创意空间。”
人才:“请进来”与“送出去”
7月9日,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联合办学框架协议,筹建全国第一个黄酒学院。为全国黄酒行业输送技术实用型人才,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傅建伟认为:“人,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成本,更是一种‘资源’。经济寒潮来临时,我们要做的,不是裁掉我们的宝贵的‘资源’,而是应该借助于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我们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潜能,共同推进企业率先越过寒冬。”
近年来,古越龙山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法,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素养和能力。不仅请营销策划大师、品牌顾问来公司为员工讲课,每年还派出优秀管理团队去日本美露香等知名大公司参观考察。古越龙山还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从全球最大黄酒产业园区的开工到主辅分离;从原料基地的打造到创新发展、从女儿红的收购到人才的培养……这是古越龙山在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下,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这份答卷不仅仅为应付当前,对未来更有其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