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食品安全问题的利益共同体
打破食品安全问题的利益共同体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从来都是一个社会关注的大问题。近期,海南毒豇豆事件、地沟油事件触目惊心,以地沟油而论,我国目前大约有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这个数据未必完全准确,但业已反映出食用油领域的肮脏交易。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食品安全将成为重大公共问题。
虽然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讲科学发展观,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真正能够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束缚的地方并不多,很多地方仍然是先污染再治理的旧有思路。伴随着传统工业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转移,污染出现了扩大化现象。这就造成粮食种植地区出现了被污染的可能。养殖业也是如此,各种食品添加剂、催生剂层出不穷,其结果是养殖生化化,一些养殖场出来的鸡鸭牛羊与其说是动物,毋宁说是生化产品。这不仅是对动物的残害,也是对人类健康的伤害。再看餐饮业,地沟油现象已经是路人皆知的潜规则,可依旧盘桓不去,甚至出现了争夺地沟油市场垄断权的黑老大。这些问题说明什么?食品安全已经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地区的问题,而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安全问题。
显然,中央对此有清醒的认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已然说明问题,在该委员会成立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将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到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上。从各种因素分析,已经不能简单地把治理食品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监管部门身上,他们的一己之力尚无法阻止规模庞大的食品业利益冲动,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成立专门的食品监管部门。食品监管的职能被分散在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个不同的部门身上。结果就是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各个部门皆可推诿卸责,导致监管存在一些真空状态。还有一种现象是,商家通过向管理部门缴纳“保护费”、污染费等等,只要不被媒体曝光,总是有办法摆平事故。
实际上,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各种条例和通知数不胜数,新一轮的地沟油事件出现后,国家药监局就发布了紧急通知,要求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对于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餐饮服务单位,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其餐饮服务许可证。但是,这种紧急通知只能起到短暂的威慑作用,严打期一过,一切又死灰复燃,而在某些地方,可能连威慑作用都不存在,你威慑你的,我干我的。只要和地方利益存在勾连,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监管管不了地沟油。
如何打破这种利益共同体呢?首先要从源头来看,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平等性来看,商家并不天然具有发展问题食品的冲动,作为非暴利行业,食品业的盈利空间并不大,但各种税费较重,往往造成要想盈利必须造假、必须违法的局面。如果不改变体制内税收和体制外苛捐杂税过重的状况,纯粹要求商家不搞问题食品,几乎是缘木求鱼。我们的政府部门不能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是不现实的。地沟油为什么成为餐饮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税费环境恶劣的原因不能忽略。另外一个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各种管理费用的监管,不能说只要收了管理费,就可以让不良商家胡来,应当既为商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也要遏制不法分子钻空子,从而肃清食品业流弊。
简要来说,就是该放的要放,该收的要收。
打破食品安全问题的利益共同体,还应当放开社会监督,让老百姓和媒体参与到监督体系中来,不要捂盖子、遮漏子,让问题早点暴露出来,尤其是要暴露那些权钱结合点,才能从体制上解决弊端,从而最有利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