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要实现从酒葡萄向葡萄酒产业的蜕变
2007-10-18 09:15
企业新闻
近日,《华夏酒报》记者就卢龙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问题采访了河北省卢龙县县长孙国胜,他指出,卢龙县的葡
近日,《华夏酒报》记者就卢龙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问题采访了河北省卢龙县县长孙国胜,他指出,卢龙县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与生机,一定要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道路,将酒葡萄产业转变为葡萄酒产业,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产业优化升级。
建立葡萄产业联合会
卢龙县是昌黎产区酒葡萄种植的重要地区,葡萄面积达到3万多亩,葡萄酒加工企业13家,初步形成了香格里拉、一品红、红堡等优质品牌。作为中国干红城昌黎的“比邻”,卢龙葡萄酒产业发展喜忧参半,一方面,依靠昌黎的带动与庇护,当地葡萄酒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标注“昌黎产区”的字样,销售便得到保障;但另一方面,这种发展模式也产生了隐性的副作用,不仅使卢龙葡萄酒产业缺少自身发展特色,更使得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别人做了嫁衣,阻碍了卢龙自有品牌的葡萄酒产业发展。
目前,卢龙县葡萄酒产业对外整体竞争力不强、品牌意识不足、财政贡献率低,尤其作为重要的原料加工基地,农户与企业之间没有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造成企业对原料控制薄弱,葡萄酒质量不能得以保证。同时,受市场因素的影响,酒葡萄价格起伏不定,农民销售难的问题时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葡萄种植户的积极性。
面对当地葡萄酒发展的种种问题,孙国胜大胆创新,提出卢龙发展应走出有别于昌黎的发展之路,积极开展从酒葡萄产业向葡萄酒产业的转变性工作。他指出:“从大的形势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逐步改变,用行业管理手段取代部分行政手段已是大势所趋,今后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主要形式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我们今后生产经营的一个基本组织模式。基地作用日渐凸现,如何将企业与基地建设有效地统一,达到双赢是我们日后工作的重点。”
他告诉《华夏酒报》记者,由卢龙县政府牵头组建的葡萄酒产业联合会,目的是把葡萄酒产业从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及科研等各个环节组合起来,使企业与种植户之间达到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全县葡萄酒产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真正打造出卢龙优质葡萄酒产区的地域品牌。
适地适树
卢龙特殊的地势及自然环境,为当地生产高质量酒葡萄提供了保证。但由于缺少区域种植的整体规划,当地近90%的葡萄种植区域集中在蛤泊乡、刘田各庄两镇。尤其是刘田各庄由于特色环山地势,造就了极其适合葡萄生长的“柳河圈”。
但种植范围的过度集中,也使得卢龙当地南北部贫富差距拉大,与昌黎县接壤的卢龙南县地区农民经营意识强,种植规模集中,其经济水平明显高于未开发的北县。这也使得北县大面积较好的资源不能被优化利用,造成了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孙国胜提出采用“适地适树”的独特方式:“由于京沈高速穿经卢龙地域,极大地便利了周边的交通,公路边的葡萄园成为卢龙的免费代言。在京沈高速以北,向东延伸至长城以南,进行大面积集中种植,这有利于产区整体形象的展示。同时,我们还针对县内种植区域进行挑选,针对土壤及环境状态,适地适树,并将建立精品酒葡萄种植基地,以带动整个产区葡萄质量进一步提升。这种方式有利于卢龙全县资源的优化重组,大力发展长城以南高速公路以北地区的葡萄酒产业,引导农民开展葡萄种植以及产品的深加工,促进卢龙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
面对包括昌黎产区在内的很多产区都面临的同质化问题,孙国胜也提出了改进发展思路:“卢龙要想实现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葡萄种植上一定要走发展多品种的道路。同时,政府也将通过一定的调控行为,推动葡萄多品种种植的平衡发展,确保农户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双重并进。”
孙国胜还提出整合资源的措施,针对重点葡萄种植区域,政府将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财政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土地整理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支持重点区域酒葡萄种植,为全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求质不求量
说到政府如何确保措施的落实时,孙国胜说:“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上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职能,一是要引导,县发改局针对卢龙当地的实际情况已制定出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二是要扶植,目前已筹措几百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
孙国胜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前期,卢龙县政府还针对当地农作物种植区域进行专项调查,其中种植葡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当地甘薯及玉米等农作物。 孙国胜分析指出,我国目前的葡萄酒需求量正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并且农村市场潜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给葡萄酒未来发展发出了利好信号。
“明年新国标的实施也对葡萄种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卢龙葡萄酒发展也必须走一条顺应市场需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健康之路。”孙国胜指出,“目前很多产区的盲目发展,过度引资,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当地的产业品牌含金量,政府在加强引导与规范的同时,要确保自有品牌塑造与品牌发展的可持续性推进工作。”
孙国胜认为,过度盲目引资,属于饮鸩止渴,而卢龙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应力求重质不重量。
“目前,我们县政府正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北京丰收、天津王朝及昌黎县内的华夏长城、茅台葡萄酒等几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将卢龙当地的葡萄酒产业特色及政策‘推销’出去。”孙国胜分析说,“这种知名品牌的生命力强,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有利于拉动全县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加上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使得双方达到一种双赢。而盲目地引入生命力薄弱的不成熟品牌,更多的是造成产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当地葡萄酒产业的长远发展。”
最后,针对卢龙酒葡萄产业向葡萄酒产业的转变,孙国胜说:“政府一定要转变职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改变运动员与裁判员一身兼的角色,积极引导农民拓宽眼界,提高种植技术,合理引导企业与农民的规范牵手,打出卢龙自有品牌,打造卢龙自身特色,实现卢龙县葡萄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建立葡萄产业联合会
卢龙县是昌黎产区酒葡萄种植的重要地区,葡萄面积达到3万多亩,葡萄酒加工企业13家,初步形成了香格里拉、一品红、红堡等优质品牌。作为中国干红城昌黎的“比邻”,卢龙葡萄酒产业发展喜忧参半,一方面,依靠昌黎的带动与庇护,当地葡萄酒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标注“昌黎产区”的字样,销售便得到保障;但另一方面,这种发展模式也产生了隐性的副作用,不仅使卢龙葡萄酒产业缺少自身发展特色,更使得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别人做了嫁衣,阻碍了卢龙自有品牌的葡萄酒产业发展。
目前,卢龙县葡萄酒产业对外整体竞争力不强、品牌意识不足、财政贡献率低,尤其作为重要的原料加工基地,农户与企业之间没有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造成企业对原料控制薄弱,葡萄酒质量不能得以保证。同时,受市场因素的影响,酒葡萄价格起伏不定,农民销售难的问题时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葡萄种植户的积极性。
面对当地葡萄酒发展的种种问题,孙国胜大胆创新,提出卢龙发展应走出有别于昌黎的发展之路,积极开展从酒葡萄产业向葡萄酒产业的转变性工作。他指出:“从大的形势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逐步改变,用行业管理手段取代部分行政手段已是大势所趋,今后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主要形式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我们今后生产经营的一个基本组织模式。基地作用日渐凸现,如何将企业与基地建设有效地统一,达到双赢是我们日后工作的重点。”
他告诉《华夏酒报》记者,由卢龙县政府牵头组建的葡萄酒产业联合会,目的是把葡萄酒产业从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及科研等各个环节组合起来,使企业与种植户之间达到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全县葡萄酒产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真正打造出卢龙优质葡萄酒产区的地域品牌。
适地适树
卢龙特殊的地势及自然环境,为当地生产高质量酒葡萄提供了保证。但由于缺少区域种植的整体规划,当地近90%的葡萄种植区域集中在蛤泊乡、刘田各庄两镇。尤其是刘田各庄由于特色环山地势,造就了极其适合葡萄生长的“柳河圈”。
但种植范围的过度集中,也使得卢龙当地南北部贫富差距拉大,与昌黎县接壤的卢龙南县地区农民经营意识强,种植规模集中,其经济水平明显高于未开发的北县。这也使得北县大面积较好的资源不能被优化利用,造成了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孙国胜提出采用“适地适树”的独特方式:“由于京沈高速穿经卢龙地域,极大地便利了周边的交通,公路边的葡萄园成为卢龙的免费代言。在京沈高速以北,向东延伸至长城以南,进行大面积集中种植,这有利于产区整体形象的展示。同时,我们还针对县内种植区域进行挑选,针对土壤及环境状态,适地适树,并将建立精品酒葡萄种植基地,以带动整个产区葡萄质量进一步提升。这种方式有利于卢龙全县资源的优化重组,大力发展长城以南高速公路以北地区的葡萄酒产业,引导农民开展葡萄种植以及产品的深加工,促进卢龙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
面对包括昌黎产区在内的很多产区都面临的同质化问题,孙国胜也提出了改进发展思路:“卢龙要想实现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葡萄种植上一定要走发展多品种的道路。同时,政府也将通过一定的调控行为,推动葡萄多品种种植的平衡发展,确保农户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双重并进。”
孙国胜还提出整合资源的措施,针对重点葡萄种植区域,政府将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财政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土地整理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支持重点区域酒葡萄种植,为全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求质不求量
说到政府如何确保措施的落实时,孙国胜说:“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上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职能,一是要引导,县发改局针对卢龙当地的实际情况已制定出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二是要扶植,目前已筹措几百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
孙国胜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前期,卢龙县政府还针对当地农作物种植区域进行专项调查,其中种植葡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当地甘薯及玉米等农作物。 孙国胜分析指出,我国目前的葡萄酒需求量正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并且农村市场潜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给葡萄酒未来发展发出了利好信号。
“明年新国标的实施也对葡萄种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卢龙葡萄酒发展也必须走一条顺应市场需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健康之路。”孙国胜指出,“目前很多产区的盲目发展,过度引资,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当地的产业品牌含金量,政府在加强引导与规范的同时,要确保自有品牌塑造与品牌发展的可持续性推进工作。”
孙国胜认为,过度盲目引资,属于饮鸩止渴,而卢龙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应力求重质不重量。
“目前,我们县政府正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北京丰收、天津王朝及昌黎县内的华夏长城、茅台葡萄酒等几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将卢龙当地的葡萄酒产业特色及政策‘推销’出去。”孙国胜分析说,“这种知名品牌的生命力强,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有利于拉动全县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加上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使得双方达到一种双赢。而盲目地引入生命力薄弱的不成熟品牌,更多的是造成产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当地葡萄酒产业的长远发展。”
最后,针对卢龙酒葡萄产业向葡萄酒产业的转变,孙国胜说:“政府一定要转变职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改变运动员与裁判员一身兼的角色,积极引导农民拓宽眼界,提高种植技术,合理引导企业与农民的规范牵手,打出卢龙自有品牌,打造卢龙自身特色,实现卢龙县葡萄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