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酒崛起,要多措并举
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共生产商品酒80.21万千升,比上年增长了20.1%,全国排名第一,销售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了33.2%,完成利税22.51亿元,鲁酒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祖模认为:“从规模上来看,鲁酒应该属于第一梯队,但事实上鲁酒还是没有真正走出去,大部分销量还是通过省内市场实现,因此,山东的白酒企业在巩固本土市场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积极走出去参与外部市场竞争。”
改制、改观念要双管齐下
“鲁酒徘徊几年之后,经过休养生息和自我调整,逐渐复苏,应该说整体上发展势头不错,这与企业改制有着巨大的关系。”姜祖模说。由于白酒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现在还有不少企业是老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占到的比例很大。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最安全的方法可能就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在看到没有危险时才会迈出一小步。但这样的速度怎能赶上市场经济下白酒企业的发展?所以,落后也就成了必然。
通过改制打破铁饭碗,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一着棋使得老酒厂全盘皆活,但是光改制不改观念也是徒劳的,甚至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也表示:“如果光改体制不改观念,最后改制往往成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倒闭,这样就不会浪费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也会给职工提供更多的机会。”所以在改制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在观念上改制,只有这样山东白酒企业才能真正去掉产权枷锁,轻装上阵。作为体制改制和观念改制较早的企业,“趵突泉”经过几年发展已逐渐适应了市场,成为今天山东白酒行业第一军团的一员猛将,可以看出,改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许多的山东白酒企业,像泰山、趵突泉、古贝春、扳倒井、花冠、浮来春等通过体制的改革,促进了观念的改革,他们现在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已经成了拉动鲁酒整体崛起的主流力量。
好策略要有好的执行力
策略的制定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合理地提出,但往往正确的策略却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山东白酒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姜祖模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策略的执行上,关键点还是‘人’。就拿打假和窜货来说吧,本来打假是厂家应当主动出击的事情,但是通常的情况下,厂方的工作人员是被‘请’出去的,对于工作的执行力度也不到位,除了耗费不少厂家和经销商的资金外,真正的工作效率往往差强人意。无论是信誉度也好,销售力也罢,做市场不能深入一线,品牌力影响薄弱,销售能力疲软,这些都是制约山东酒类企业发展的症结。”单从策略角度上来讲,鲁酒企业都根据自己实际的需要制定出了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策略。但是,策略制定了,能否发挥预想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这也需要企业来培育,企业要让员工明确企业的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只有这样,我们的策略才能执行到位,取得预期的效果。
突破历史短、起步晚的瓶颈
在全国的酒类板块中,鲁酒多年来一直都是产销大省,但鲁酒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姜祖模说:“山东的粮食酒起步较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在全国的酒类行业中,与贵州、四川等酿酒大省还有很大的差距。鲁酒虽然生产量大,但酒的结构有问题,比如粮食酒所占的比重较小,主要为薯类酒,生产企业效益低下,随着从量、从价税收制度的实行,山东酒企的压力就更大了。同时,历史短、起步晚也是造成山东白酒没有名酒的一个原因。”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东白酒逐步调整了产业结构,扩大了粮食酒的生产,增加了高档酒的比重,生产数量上则压缩了近一半,使山东白酒企业的效益迅速增加。山东白酒在国内众多白酒评比中崭露头角。所以,企业抓质量、抓根本很重要,现在山东白酒企业加强了自酿优质白酒的生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别是“芝麻香”型白酒的成功拓市,为山东白酒增添了不少个性化的元素。
省内市场容量大,
鲁酒企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据统计,山东省的白酒市场容量在150万千升左右。目前,山东白酒的总产量有80万千升,抛去国内名酒在省内2000千升左右的销售量。“山东白酒企业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山东白酒企业还要扎扎实实做市场,从根本上抓起。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山东白酒走向全国市场,还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以产品质量取胜。”姜祖模表示。现在,很多酿酒企业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虚心向名酒厂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特点不断创新。目前,质量保持先进的山东酿酒企业里几乎都有四川的酿酒师傅,这使山东酒的质量提高很快,这样一来,酿酒技术提高了,就有利于我们巩固本地市场,对以后的市场扩展也很有帮助。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大部分名酒也都是立足于区域市场发展起来的,这说明未来白酒行业在区域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针锋相对,这对整个山东白酒企业来说,机会中也蕴藏着巨大挑战。
“鲁酒近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大多数企业也走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山东白酒已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相信鲁酒的崛起将不再是梦想。”姜祖模表示。
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