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是酒道之光
辽宁道光廿五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称得上是一张代表东北满族酒文化的“名片”。东北三省白酒骨干企业联席会议结束后,《华夏酒报》记者采访了道光廿五酒业集团董事长张广新。
张广新说:“文化力是白酒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泉和智慧之源。白酒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挖掘和培育,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
道光廿五的“关怀型文化”
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到1993年,企业已累计亏损3048万元。
1994年,新班子受命于危难之时,就决心推动企业文化改革,在东北率先引进了“员工满意度”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成功的原因,在于公司决定建设“市场型”公司,打造“一切向一线倾斜,让一线高兴”的“关怀型文化”,坚持口头、笔头、镜头对准一线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让企业明星们报上有像,电台有声,物质有奖。
张广新说:“这极大地尊重了员工创造的价值,因为对价值的尊重,才是对员工的真正尊重,这才符合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对规律的遵循,让公司也发现了酒文化价值。
1995年,公司在厂区施工时,挖掘出了“地下酒海”,经过慎重策划,“道光廿五”惊现在业界面前。
道光廿五的“共生型文化”
1998年,为做强做大道光廿五这个品牌,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并借机把实施“文化再造工程”作为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张广新说:“为让员工顺心,让员工满意,公司在厂内设立了‘万能公开箱’、‘董事长信箱’、‘建议奖励基金’,设立了‘有情无情管理台’等随时与员工沟通的渠道,使得全体员工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信心,投身到企业二次创业中。这种创业文化促使企业文化升华,这就是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共生型’文化。”
1998年7月,道光廿五贡酒被收入基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99年6月,道光廿五贡酒远渡重洋为千古功臣张学良百岁祝寿。
1999年12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4号木酒海及定量原酒作为20世纪最后一件封馆文物收藏。
2000年9月,道光廿五和酒中仙两大系列产品,顺利通过了全国著名酿酒专家组的品评与鉴定,并确认辽宁道光廿五酒业集团酿酒工艺为“全国唯一满族传统工艺”、“中国白酒新秀著名品牌”、“中国十大文化名酒”。
2003年的嘉德拍卖会上,百升“道光廿五”拍出成交天价558万元,刷新了4年前的北京拍卖350万元的纪录。
道光廿五的“共赢型文化”
到2005年,道光廿五的无形资产已达到5个亿,这个数字与道光廿五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张广新说:“多年来,公司始终把中国唯一满族传统工艺这一特色,作为创新之根,在品牌打造中注入丰厚的文化内涵,将品牌这一无形的财富寓于有形的产品中,成功地完成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并最终提炼出了‘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客户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福利,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共赢文化。”
道光廿五着力打造“共赢”文化后,开始聚焦“名人文化效应”。奥运冠军丁美媛、国际文化名人大山相继成为道光廿五形象大使。央视的广告投入,全国性的道光廿五中国作家小说大赛,张学良将军题词80周年纪念大会,朱德元帅为凌川题词50周年纪念大会等等,构成了道光廿五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001年,以“同盛金”烧锅为题材的新编历史京剧《酒魂·道光廿五传奇》,作为辽宁省“五个一”工程项目参加了中国戏剧节。5年后,《酒魂》再次作为辽宁省唯一入选的剧目,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同时,另一部反映“同盛金”烧锅传奇故事的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同盛金—关东英雄》已在关东大地热播,它演绎了多姿多彩的道光廿五满族酒文化历史,更使道光廿五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