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双蒸酒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九江双蒸酒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南海地方特色产品首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据了解全国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有1170多种,广东的“新会陈皮”、“水东芥菜”乃至佛山的“合水粉葛”都是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白酒方面连“桂林三花酒”和广西“全州湘山酒”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产品在全国行业有什么领先性?获得称号以后,在全国的知名度和销售量有什么变化?
有媒体认为,地理标志是天然的镀金名片,申报成功就是民族精品,甚至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售价会是同类产品2.23倍。所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过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这个定义显然强调的是地域性,并不强调在行业的领先性。
细读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标志的有关规定,可以发现“申标”条件并不高,一是“来自该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二是“原材料全部来自该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该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显然符合这个规定的产品,在全国多如牛毛,只不过你愿不愿意出钱组织申请而已。
当然,九江双蒸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至少已经让产品有了一个保护规划和行动。但如果把“申标”作为白酒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坦途,我看就有些“误入歧途”。
以九江双蒸为例,这个本来是广东白酒行业的“大哥大”,近年遭遇白酒行业的同质竞争,特别是佛山本地的三大白酒企业的互相“抢食”,早已经退居“其次”位置。据说广东白酒市场规模约130亿元,我们本地白酒只占30亿元,近100亿元市场到底被谁占领了?外地白酒为什么能够大举进入广东争抢市场,广东白酒为什么已经退守到在本地依靠互相倾轧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