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南第一葡萄沟---小山村大梦想
打造西南第一葡萄沟---小山村大梦想
阳春三月,金堂县金龙镇谢杨坝村的土地上闪着金色的光辉。整整齐齐的葡萄架从山脚一直绵延到山顶,翻转缠绕的藤蔓上吐出了嫩绿的新芽。一片刚翻整过的土地上,村支书陈朝学正指导村民搭架、下苗、整理道路,忙得不亦乐乎。“今年咱们的10公里葡萄长廊就成型了,到时除了葡萄赚钱,还会有大批市民来观光旅游,咱们村的日子可就更好过了!”
谢杨坝村位于龙泉山脉丘陵地区,2008年由八都、新店、白兰三个村合并而成,就在那时,它还是成都市不折不扣的贫困村。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村上没有支柱产业,集体经济几乎是空壳,干群关系矛盾重重,人均纯收入仅3100多元。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毫无优势的丘区农村,却在村支书陈朝学的带领下找到了葡萄种植的支柱产业,靠着党员带头、引进业主、带动村民等方式,2011年优质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200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增长到7519元。
做强经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谢杨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小麦、玉米、红苕种植一直是该村的传统产业。陈朝学是当地出名的致富能手,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他便思考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途径。在他的带动下,村上搞起了水稻制种,让原有的水稻种植效益翻了3番;凭着10多年的养鱼经验,陈朝学手把手教村民们建塘、养鱼,并成立了金堂县金龙镇养鱼专业合作社,实行鱼苗、饲料、技术、价格、防病治病和销售“六统一”,目前合作社鱼塘已发展到400亩,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光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找到一种真正能形成长期发展并带动广大村民都参与的支柱产业。”据陈朝学介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葡萄种植能手,8分地便可有2万多元的收入。这可是个好产业,陈朝学琢磨,优质葡萄不仅价格稳定,生命周期长,其下游产业链,如葡萄酒等也非常可观,同时,葡萄园还具备发展观光农业很好的条件。在他的努力下,这位葡萄能手来了,经过试种、论证,村上在金龙镇的支持下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发展优质葡萄产业,带动相关精深加工产业和观光旅游业发展,以谢杨坝村为核心,打造“中国西南第一葡萄沟”!
在镇、村的共同努力下,谢杨坝村一方面号召党员带头搞示范,一方面先后引进了成都伟国平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成都珉丰农业有限公司、四川金飞龙翔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体企业,建立葡萄产业种植园区,规模从事葡萄种植,现已投入4700余万元,葡萄种植面积5200亩,不仅给村民的土地租金达到了丘区曾不可思议的900元/亩,还常年聘用了村里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等共300人左右在基地务工。
做实基础配套更完善环境更优美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陈朝学觉得这样还不够,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改善人居环境就成了群众的最大愿望。陈朝学多次召开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同。
近年来,陈朝学带领村“两委”班子,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用活用足城乡示范村扶持资金和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仅2011年,该村就修建产业道路8.5公里,水渠3公里,山坪塘2口;引进业主投资1500万元,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设“有机葡萄示范园”。同时,积极对上争取资金,2011年成功争取成都市兴城投资有限公司资金98万元,成都市扶贫办资金20万元,建设村组道路,完成9公里道路硬化。建成450平方米的村活动中心,有效改善了该村的人居条件。该村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渠系建设,修建沟渠2500米,建蓄水池70口。村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发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4个聚居点可集中居住550户,其中农村低保户达68户。本报记者陈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