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27岁果蔬经济人

鞍山日报 2013-03-06 15:26 水果类
前不久,共青团鞍山市委农青部的工作人员带着农技专家到台安县新开河镇谷家村,为当地种植反季大棚香瓜的
 前不久,共青团鞍山市委农青部的工作人员带着农技专家到台安县新开河镇谷家村,为当地种植反季大棚香瓜的农户解决种植难题。在村口迎接的是一名20多岁的年轻小伙,他叫于洋,是这十里八村300多栋大棚的果蔬经纪人,是团市委2011至2012年度推送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在这个春节里,于洋一直没有闲下来,年前在他的指导下50多户村民种上了反季香瓜,一棚产出5000多斤,4.5元每斤高价卖出,一棚纯收益2万多元。“别看于洋年龄不大,我们这的大棚户都听他的,从来没让我们吃过亏。”张怀伍在于洋帮助下,把原本的三栋茄子大棚都种上了香瓜,春节前香瓜全部卖出,挣了7万多元,远远超过种茄子的收益。
  仗义小伙儿当起经济人
  今年27岁的于洋已经做了8年左右的经纪人,凭借的不只是技术,还有那仗义的人品。
  于洋高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卖起大田肥,于洋的父亲凭借信誉做生意,十里八村都认老于家的肥料。“我爸常说,都是庄稼人,靠土地吃饭,坑别人就是坑自己。”于洋耳濡目染,跟着父亲走进田间地头,看着父亲指导农户使用大田肥如何使用,也学到了一套生意经:“用诚信做买卖,才能得到实惠。”
  几年后,父亲将生意交到了于洋手里,脑瓜活泛的于洋把业务继续拓宽,除了肥料,他还引进了种子等一系列农资用品。于洋还增加了自己的服务项目,除了教农户使用肥料,还主动指导农户种植技术,谁家大棚、大地出现问题,于洋都会马上赶过来。他还担起了销售的担子,帮农户找销路。
  在于洋的努力下,他的农资店越做越大,生意出了村、出了镇。于洋起初买了一辆小摩托,在镇里的各个村上跑。现在,他买了辆小面包车,两个镇来回跑。“如果你坐在店里卖农资,农户不会认识你,遇到问题也不会想到你。”
  2011年,于洋先到北京农科院学习无土栽培技术,又到盘锦高升的合作社积累经验。“盘锦那边的大棚种植技术比较发达,我先去打听谁种的好,然后就去他那取经。”在盘锦学习期间,于洋还学到了更多种植方面的实地经验,为种大棚的农户们发现了新的挣钱路。
  赔了,我补,挣了,算你的
  种植反季大棚香瓜,是于洋找回来的第一条挣钱路子。
  “就像种香瓜,主要是看住叶子。在长了12片叶子的时候留瓜,把多余的叶子掰掉。一藤能长到四五个瓜吧。”于洋说,在盘锦学习期间,他觉得大棚种植香瓜这项技术前景好,投入低利润大,种植简单,适合回家种。
  2011年9月,于洋回到台安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大棚种植香瓜的技术带回台安新开河镇。“当时考虑到我自己还有别的生意,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看大棚。就找了两个当地的棚户,按照种茄子的价钱保底,让他们种。如果赔了,我补足利润,如果挣了,算他们的。”于洋告诉记者,这也就是2012年的事情,当时帮他做实验的是新开河镇的李伟和赵宝山。两棚香瓜为李伟和赵宝山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回报,每棚净赚一万多元,让于洋的名声立刻在十里八村传扬开来。
  2012年9月,很多原本打算观望的农户找到于洋,也打算种香瓜,陆陆续续50多个棚户改种香瓜。四个月后,一棚产量近5000斤,50棚产量近250000斤,这么大的香瓜产量盘锦果品市场怕是难以消化。香瓜还没出棚,于洋就忙着四处寻找销路。
  顺着盘锦的路子,于洋来到沈阳、大连找销路。凭借着手里香瓜品相、口感好,没费多少力气,就吸引了十多个瓜贩钟情于台安的香瓜。春节前,二十多万斤香瓜以近5元钱每斤的高价销售一空。
  带富乡亲自己也富足
  于洋给农户们算了一笔账,香瓜如果在夏天卖几毛钱一斤,冬天就要四五元一斤,等到第二茬香瓜下来,正赶上清明,正是吃瓜的季节,一斤香瓜能卖上八九元一斤。
  于洋每天都忙活在一座座大棚里,由于第一茬香瓜让农户们得到了实惠,农户们更信任于洋了。采访时,于洋的电话忙得很,很多瓜贩子早就盯上了第二茬香瓜。可是于洋不急着卖,拖着,又多找几个瓜贩,力争给农户们卖个好价钱。
  于洋这样忙,每天跑农户家都没个数,他却只挣农资的这份钱,有人不理解他,说他竟瞎忙活,可是他却不这么认为。“我帮农户找出路,也是给我自己找出路,我可不是瞎忙,每年能净挣三十万元呢。等香瓜这个品种稳定了,我再去找新品种,完成产销一条龙,使咱们台安的反季水果也能形成规模。”这个27岁的年轻小伙子有着自己的创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