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蔬菜价格为何还在涨?--食品资讯
随着天气变冷,省城菜价一路上涨。11月17日,在西宁市海湖路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内,蔬菜的品种没有减少,上
随着天气变冷,省城菜价一路上涨。11月17日,在西宁市海湖路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内,蔬菜的品种没有减少,上市量比上周减少了30%;几乎所有蔬菜价格都有所上涨,其中,黄瓜和菜瓜价格涨幅最大,批发价每斤上涨一元。
1.天气变冷,菜价一路看涨
“今天菜价又高了!”11月16日晚,家住省城德令哈路口的刘先生一进家门就抱怨天气冷,菜又贵了。连日来,随着气温骤降,省城菜价一路上涨。
11月17日,冷风呼呼地刮着,大大小小的蔬菜运输车不停地进出西宁市海湖路批发市场,那里和往常一样热闹。上午10时,装满蔬菜的大货车在市场里排得整整齐齐,菜贩们忙着将一箱箱蔬菜搬下车,个个脸冻得通红。
李先生是海湖路批发市场的老顾客。他到常去的菜摊问青椒怎么卖,摊主说:“批发一斤两块八。”“怎么又涨了5毛?”“没办法,这青椒是从甘肃运来的,这几天路不好走,货少就贵了。”摊主无奈地说。
王大妈买了三捆大葱,肩上扛着两捆,手里还拎着一捆。她边走边说:“今天大葱一斤一块一,又涨了两毛。不过听说明天还要涨,我赶紧多买了点。”
批发市场的菜价上涨,零售菜摊的菜就更贵了。17日中午,在莫家街市场,买菜的人络绎不绝。韭菜、油菜、芹菜、菠菜等蔬菜的价格都不同程度上涨。一位卖黄瓜的菜贩介绍,11月14日,一斤黄瓜2.6元,今天一斤就卖3.5元,涨了0.9元,茄子的批发价原是每斤0.8元,四五天就涨到1.8元了。
据海湖路批发市场交易所的周经理介绍,目前,省城市场上的大部分蔬菜都是外地运来的,加上最近陕西、河北等地的大雪天气导致路面积雪,蔬菜运送较难,上市量比上周减少了30%,价格自然就上涨了。周经理说,再过十天左右,四川运来的蔬菜会陆续上市,但估计未来几个月的菜价仍不会回降。
2.省城鲜菜身价难降
今年以来,西宁市区蔬菜价格走势一直偏高。据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统计,今年1月至10月,西宁市鲜菜价格累计上涨16.7%。
1月至10月,在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调查的26种鲜菜品种中,除了菜瓜价格较平稳以外,其余鲜菜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涨幅在10%以上的有20个品种,包括大蒜、蒜苗、平菇,而芹菜的涨幅最大,达到45.66%。
今年1月,在元旦、春节节日效应的推动下,省城蔬菜价格一直处于高位。春节过后,由于外地蔬菜的供应量大幅减少,省城蔬菜相对紧缺,菜价回落也不明显。4月,随着气温回升,西宁本地菜的供应量逐渐增多,多数蔬菜的价格才开始回落。8月至10月因雨雪天较多,使蔬菜的长途运输和保存难度增大,进而导致蔬菜价格再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相关工作人员分析,省城菜价居高不下有三大原因。
3.原因及对策
◆原因一:成本高
相比较而言,省城5月至7月的本地菜上市量较多,自给率能达44%左右,其他时间的蔬菜主要以外调菜为主。外地蔬菜占的比重大,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费用,以及沿途损耗等增加了蔬菜成本。加之今年以来,柴油、汽油价格上调,增加的运输费转嫁到蔬菜价格上,也是影响蔬菜价格偏高的一个原因。
海湖路批发市场的一位菜贩介绍,除了蔬菜运输成本,运菜车进入市场停车、用磅秤都要交费,仅出售一小车甘蓝的成本至少要200元。批发市场的蔬菜价格已经不低了,再由零售市场菜贩销售时,价格自然又高了。从蔬菜生产到消费的四五个环节,每经过一个环节菜价都根据情况增加,层层加价,菜价就偏高了。
◆原因二:种菜的少了
近两年,国家加大对粮食种植的扶持补贴,种粮效益增加,部分地区出现粮食和一些经济作物与蔬菜生产争地的现象,造成蔬菜产区种植面积减少。另外,受去年蔬菜价格低的影响,一些菜农纷纷外出打工,也相应减少了蔬菜种植面积,蔬菜货源量比去年减少,供不应求的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蔬菜价格。
在省城某饭馆打工的吴健民告诉记者,他原是在西宁郊区种菜的菜农,但是,看着种菜的经济效益不太好,就走出家门打零工了。他说:“打工的年收益近万元,挣得也挺好的。”
◆原因三:本地菜“冬缺、夏余、秋外调”
省城蔬菜生产、加工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由于蔬菜生产技术低,生产管理水平低,规模、效益发挥不十分明显,地方特色不突出,再加上自然条件和保鲜技术落后,还没有建起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加工、贮藏、保鲜等环节,省城菜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一直都没有摆脱“冬缺、夏余、秋外调”的情况。
相关部门多项措施平抑菜价
“由于本地冬菜量少,加上各地都出现了大雪天气,近几日,西宁的菜价有所提高。”昨日,西宁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积极平抑菜价,西宁市商务局按照设立的应急预案,计划从甘肃、陕西、山东等地调菜,联系蔬菜市场储备大量蔬菜,到了市内菜量明显减少的时候,再将储备菜推向市场。
其实,长期以来,为缓解蔬菜紧缺、菜价较高的现象,西宁市农牧、科技等相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
今年8月中旬,西宁市首座市场化蔬菜保鲜库——青海盛青高原蔬菜保鲜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鲜库将改变西宁市蔬菜采后商品化加工的盲目、无序生产和市场果蔬生产、流通、加工的落后状况,同时,还在平抑菜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西宁市计划在三年内,建设12座大型蔬菜保鲜库,降低蔬菜采摘后在运输、储存中的腐烂损耗,满足市场供需平衡,在保证蔬菜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缓解市场流通压力。
建立温室大棚也是保证冬季蔬菜量的关键。记者从西宁市农牧局了解到,目前,西宁市已有各类温室(棚)32000多栋,其中约9成温室用于蔬菜生产。按目前水平,西宁市每年在蔬菜生产淡旺季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保持在25%和65%左右。因此,从明年起,西宁市将以每年1万栋的规模强势推进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力争至2015年,使全市的日光节能温室达到10万栋,蔬菜总产量达到70万吨,市场平均占有率提高到65%以上。
此外,西宁市科协等相关部门已在农村建立了6个科普示范基地,探索本地菜的发展方向。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能大力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普宣传、科普教育、技术培训等带动农民种菜,有效助推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本地蔬菜产量。 (作者:花英 程爱君)
1.天气变冷,菜价一路看涨
“今天菜价又高了!”11月16日晚,家住省城德令哈路口的刘先生一进家门就抱怨天气冷,菜又贵了。连日来,随着气温骤降,省城菜价一路上涨。
11月17日,冷风呼呼地刮着,大大小小的蔬菜运输车不停地进出西宁市海湖路批发市场,那里和往常一样热闹。上午10时,装满蔬菜的大货车在市场里排得整整齐齐,菜贩们忙着将一箱箱蔬菜搬下车,个个脸冻得通红。
李先生是海湖路批发市场的老顾客。他到常去的菜摊问青椒怎么卖,摊主说:“批发一斤两块八。”“怎么又涨了5毛?”“没办法,这青椒是从甘肃运来的,这几天路不好走,货少就贵了。”摊主无奈地说。
王大妈买了三捆大葱,肩上扛着两捆,手里还拎着一捆。她边走边说:“今天大葱一斤一块一,又涨了两毛。不过听说明天还要涨,我赶紧多买了点。”
批发市场的菜价上涨,零售菜摊的菜就更贵了。17日中午,在莫家街市场,买菜的人络绎不绝。韭菜、油菜、芹菜、菠菜等蔬菜的价格都不同程度上涨。一位卖黄瓜的菜贩介绍,11月14日,一斤黄瓜2.6元,今天一斤就卖3.5元,涨了0.9元,茄子的批发价原是每斤0.8元,四五天就涨到1.8元了。
据海湖路批发市场交易所的周经理介绍,目前,省城市场上的大部分蔬菜都是外地运来的,加上最近陕西、河北等地的大雪天气导致路面积雪,蔬菜运送较难,上市量比上周减少了30%,价格自然就上涨了。周经理说,再过十天左右,四川运来的蔬菜会陆续上市,但估计未来几个月的菜价仍不会回降。
2.省城鲜菜身价难降
今年以来,西宁市区蔬菜价格走势一直偏高。据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统计,今年1月至10月,西宁市鲜菜价格累计上涨16.7%。
1月至10月,在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调查的26种鲜菜品种中,除了菜瓜价格较平稳以外,其余鲜菜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涨幅在10%以上的有20个品种,包括大蒜、蒜苗、平菇,而芹菜的涨幅最大,达到45.66%。
今年1月,在元旦、春节节日效应的推动下,省城蔬菜价格一直处于高位。春节过后,由于外地蔬菜的供应量大幅减少,省城蔬菜相对紧缺,菜价回落也不明显。4月,随着气温回升,西宁本地菜的供应量逐渐增多,多数蔬菜的价格才开始回落。8月至10月因雨雪天较多,使蔬菜的长途运输和保存难度增大,进而导致蔬菜价格再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相关工作人员分析,省城菜价居高不下有三大原因。
3.原因及对策
◆原因一:成本高
相比较而言,省城5月至7月的本地菜上市量较多,自给率能达44%左右,其他时间的蔬菜主要以外调菜为主。外地蔬菜占的比重大,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费用,以及沿途损耗等增加了蔬菜成本。加之今年以来,柴油、汽油价格上调,增加的运输费转嫁到蔬菜价格上,也是影响蔬菜价格偏高的一个原因。
海湖路批发市场的一位菜贩介绍,除了蔬菜运输成本,运菜车进入市场停车、用磅秤都要交费,仅出售一小车甘蓝的成本至少要200元。批发市场的蔬菜价格已经不低了,再由零售市场菜贩销售时,价格自然又高了。从蔬菜生产到消费的四五个环节,每经过一个环节菜价都根据情况增加,层层加价,菜价就偏高了。
◆原因二:种菜的少了
近两年,国家加大对粮食种植的扶持补贴,种粮效益增加,部分地区出现粮食和一些经济作物与蔬菜生产争地的现象,造成蔬菜产区种植面积减少。另外,受去年蔬菜价格低的影响,一些菜农纷纷外出打工,也相应减少了蔬菜种植面积,蔬菜货源量比去年减少,供不应求的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蔬菜价格。
在省城某饭馆打工的吴健民告诉记者,他原是在西宁郊区种菜的菜农,但是,看着种菜的经济效益不太好,就走出家门打零工了。他说:“打工的年收益近万元,挣得也挺好的。”
◆原因三:本地菜“冬缺、夏余、秋外调”
省城蔬菜生产、加工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由于蔬菜生产技术低,生产管理水平低,规模、效益发挥不十分明显,地方特色不突出,再加上自然条件和保鲜技术落后,还没有建起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加工、贮藏、保鲜等环节,省城菜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一直都没有摆脱“冬缺、夏余、秋外调”的情况。
相关部门多项措施平抑菜价
“由于本地冬菜量少,加上各地都出现了大雪天气,近几日,西宁的菜价有所提高。”昨日,西宁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积极平抑菜价,西宁市商务局按照设立的应急预案,计划从甘肃、陕西、山东等地调菜,联系蔬菜市场储备大量蔬菜,到了市内菜量明显减少的时候,再将储备菜推向市场。
其实,长期以来,为缓解蔬菜紧缺、菜价较高的现象,西宁市农牧、科技等相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
今年8月中旬,西宁市首座市场化蔬菜保鲜库——青海盛青高原蔬菜保鲜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鲜库将改变西宁市蔬菜采后商品化加工的盲目、无序生产和市场果蔬生产、流通、加工的落后状况,同时,还在平抑菜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西宁市计划在三年内,建设12座大型蔬菜保鲜库,降低蔬菜采摘后在运输、储存中的腐烂损耗,满足市场供需平衡,在保证蔬菜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缓解市场流通压力。
建立温室大棚也是保证冬季蔬菜量的关键。记者从西宁市农牧局了解到,目前,西宁市已有各类温室(棚)32000多栋,其中约9成温室用于蔬菜生产。按目前水平,西宁市每年在蔬菜生产淡旺季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保持在25%和65%左右。因此,从明年起,西宁市将以每年1万栋的规模强势推进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力争至2015年,使全市的日光节能温室达到10万栋,蔬菜总产量达到70万吨,市场平均占有率提高到65%以上。
此外,西宁市科协等相关部门已在农村建立了6个科普示范基地,探索本地菜的发展方向。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能大力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普宣传、科普教育、技术培训等带动农民种菜,有效助推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本地蔬菜产量。 (作者:花英 程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