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五大举措”助推蔬菜产业升级
和县太平村民吴仁华正在田里将大棚皮往下放,预防天要下雨,他笑谈今年以来田里的收成。“感谢蔬菜升级给我们蔬菜种植户带来的实惠,今年,我家8亩地种植蔬菜,收入4.5万元。”素有长江中下游“最大菜园子”之称的和县,自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以来,以“五大举措”促使农民增收,去年该县农民纯收入达6500元,增幅10%,其中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1700元。
强化基地建设。该县巩固老基地,通过“西移北进”发展新基地。在乌江、历阳等地重点发展城郊型叶菜类基地;在西埠、历阳等地发展超市类高品位蔬菜,订单生产、品牌包装、超市专供,力争“十二五”末发展到1万亩以上;在善厚、石杨、香泉等镇发展早玉米、早花生、早毛豆、早薯类等“五早”类蔬菜,力争“十二五”末发展到2万亩以上;在蔬菜生产空白区发展新区示范基地,建立若干个蔬菜设施栽培示范基地,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等方式,吸引涉农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失地菜农等有组织地进入示范基地开展蔬菜生产。
政策资金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基地建设、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品牌培育等重点领域。
科学技术推广。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开展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开展耕作制度创新,推广蔬菜生产良种良法,为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科技素质,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水平。
提升蔬菜品质。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龙头企业,建立基地档案和追溯制度,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上推行全程监控,通过标识标志、条形码等手段,建立产品的“身份证”,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重视品牌建设。积极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及名牌农产品,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品牌宣传工作,努力提升和县蔬菜品牌形象。该县加大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农产品认证80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新增10个。(马鞍山日报—常兴胜、赵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