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是“种菜史”转折点
“没想到总理这么重视一个普通菜农的意见,我当时说的几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41岁的张顺斋,是河北廊坊的“名人”。今年1月25日,作为全国蔬菜种植大户代表,他被温家宝总理邀请到中南海参加基层群众代表意见座谈会,为全国的菜农“捎话”。
廊坊市距离京津均不足百公里,全市一半以上的蔬菜供应到京津地区。“廊坊菜是京津蔬菜市场的主要来源之一,我能被选上当全国菜农的代表,跟廊坊菜在京津‘菜篮子’工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张顺斋说。
“四道关”赢得市场信赖
质量是提升农产品(11.11,0.14,1.28%)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十多年前,尽管距离近,但由于质量不稳定,廊坊菜在京津地区远没有今日的风光。而早在那时,五百公里外的寿光蔬菜就依靠良好的质量在京津俏销,所占市场份额是廊坊的数十倍。廊坊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到这一点后,痛定思痛,开始狠抓蔬菜质量,大力提升廊坊菜的品牌形象。
“我们县定期有‘监督员’到村里的菜地检查。测一下土样是不是合格,有没有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而且经常告诉大伙儿,用高毒农药会影响菜的质量,卖不上好价钱不说,坏了名声就没人买我们的菜了。”在固安县柳泉镇西皋村的一栋温室大棚里,村民陈领军告诉记者。
不光固安县,廊坊市的其他蔬菜主产县(市、区)也都在全力提高蔬菜质量方面下功夫:大厂县在抓好基地环评认证、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对蔬菜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检测力度,严防超标蔬菜上市;安次区与蔬菜基地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随时掌握标准化村蔬菜的产品状况;三河市农业局与蔬菜示范村专业合作社签订《蔬菜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要求合作社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为进一步提升蔬菜质量水平,廊坊在全市大力建设了集产地准出、质量追溯、责任追究等于一体,包括投入品、产地、生产到市场的服务机制。蔬菜出廊坊都要先过“四道关”:“产地关”建立监控机制,认定了10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长期对农业污染和投入品进行动态监测;“生产关”推广标准机制,以全市273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村为重点,对生产基地实行100%备案,在经过认证的蔬菜产地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市场关”完善检测机制,将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和市区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纳入监测范围,经过认定的蔬菜产地和产地批发市场100%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质量关”落实追溯机制,全市10个县(市、区)全面推行产地编码、投入品记录卡和农产品进销货台账制度。
“有了这严密的‘四道关’,廊坊蔬菜的整体质量安全从源头得到了保障。”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说,“目前,全市有4个省级蔬菜示范县和6个环首都经济圈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县,瓜菜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80余万亩,年产量达670余万吨。
不仅如此,还涌现出‘民盛园’、‘普春’、‘露华浓’、‘惠民’等一批品牌产品,永清、香河、固安等县(市、区)先后在京津地区建立蔬菜品牌直营店或品牌专柜,廊坊菜已摆脱过去的‘大路菜’形象,走上了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
合作社是“种菜史”转折点
“独木不成舟”。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求规模经营,这就要打破传统的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生产模式,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资源,促进规模经营。在廊坊蔬菜产业的发展之路中,自然也少不了合作社这个重要角色。合作社对社员的生产有统一要求,对农残等安全性指标要进行检测,对社员产品会统一联系销路,许多合作社还建有初加工配送中心,这些都很好地满足了京津市场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正是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廊坊蔬菜与京津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的对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可以说,合作社是我‘种菜史’的转折点。”种了20年菜的张顺斋对记者说,“2007年牵头成立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前,我只租了几百亩地,到现在短短5年,合作社社员就从最初的几十户发展到1400户,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到1.3万亩,年产5万吨蔬菜,年销售额超过了5000万元,社员户均年收入六七万元。”
张顺斋是固安县牛驼镇前庞务村人,1992年就建了两个大棚开始种黄瓜。不懂技术,就到处向行家里手学习;没有销路,就自己骑车拉菜出去卖。年复一年,随着生产规模和种植品种的扩大,他成了小有名气的种菜大户。“2006年,北京京客隆超市主动找上门,希望我为他们长期供菜。”张顺斋很清楚,仅凭个人力量没法儿满足需求,于是,2007年4月,他联合几个种植大户和部分散户成立了顺斋瓜菜合作社。“由于合作社蔬菜质量有保证,货源稳定,京客隆和我们签订了15年长期供货合同,这在以前自己干时候是想也不敢想的。”张顺斋说。
张顺斋的故事也是廊坊其他很多种菜大户的故事。像他一样,永清县民盛果蔬专业合作社、固安县鲜美来蔬菜种植合作社分别同北京物美集团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廊坊绿龙无公害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的“绿龙”牌蔬菜进入了沃尔玛超市;永清县惠民蔬菜有限公司的“翠仙”牌蔬菜进入了北京二商物流有限公司下辖的40多家超市和20多个社区……
“我市通过蔬菜合作社、企业进行农超对接或直接与京津批发市场对接的销售模式发展较快。其中,固安、永清、香河、广阳、安次、三河6个县(市、区)农超对接发展较快,目前日供应量达到274.27吨,年供应量约10万吨。有18家合作社或蔬菜企业与京津超市签订了供货协议。”廊坊市农业局局长闫树军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引导蔬菜生产经营者兴办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组织,初步形成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标准园制造”保农民增收
“近年来,廊坊市一直将蔬菜作为‘服务京津、富裕农民’的种植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全市蔬菜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年产值达102.8亿元,占到种植业产值比重的57%,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核心产业。”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辛绍杰说,“尤其是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创建力度的蔬菜标准园,实现了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将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提升。”
初冬时节,位于固安县牛驼镇正在创建的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该标准园占地800多亩,许多温室大棚早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是两栋现代化智能日光温棚,每栋投资高达240万元,建成后将集种苗繁育、示范种植、休闲采摘等功能为一体。
记者走进工地旁边一栋普通温棚,棚内有20多摄氏度。棚里10月中旬定植的黄瓜绿油油一片,长势正旺,即将进入采摘期。“标准园处处体现着‘科技含量’,运用了包括优良品种推广、集约化育苗、防雾滴棚膜、高产栽培技术、防虫网等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科技带来高产高效,以黄瓜为例,目标产量达每亩1.5~2万公斤,节本增效15%以上。”标准园创建指导专家、廊坊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乔立平说。
标准园全部实现订单生产,并于年初与客户北京京客隆超市定下了一年的协议价格。比如今年价格大跌的大白菜,标准园协议价格为每斤0.79元。在近期其他菜农每斤只能卖0.1元的情况下,这里的大白菜仍以每斤0.79元的价格出售,保证了菜农的稳定收入。 廊坊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以标准蔬菜园建设为核心,整体提高蔬菜产业的生产水平。以基本实现全市瓜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为总体目标,建成北部三县40万亩精品菜优势产区、中部五县120万亩冬春设施瓜菜优势产区、南部二县20万亩春秋大中小拱棚蔬菜优势产区,培育出黄瓜、番茄、韭菜、胡萝卜、芹菜等播面在15万亩以上的10个特色产业带。“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成8万亩以上标准蔬菜园,廊坊蔬菜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提档升级。”闫树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