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武宣以新思维解决蔗区用水问题

中国糖网 2008-09-04 09:30 糖类
从武宣的做法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要创新思维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蔗区水利,突破发展瓶颈,壮大蔗糖产业。8月28日,全市蔗区水利建设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参观了大龙水利工程后,李副市长对大家说。 甘蔗在武宣县种植面积近40万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该县的支柱

“从武宣的做法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要创新思维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蔗区水利,突破发展瓶颈,壮大蔗糖产业。”8月28日,全市蔗区水利建设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参观了大龙水利工程后,李副市长对大家说。

 

甘蔗在武宣县种植面积近40万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但因地处桂中旱片区,甘蔗生产常因旱魔频频光顾而遭受重挫。加上水利设施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运行时间较长,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因此,解决生产用水成为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效益,发展壮大甘蔗产业的头等问题。为了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统筹运作,走出了一条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新路。

 

积极协调引导制糖企业对蔗区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博宣公司是该县最大的合资企业,通过协调,2006年2月该公司做出了投资7000万元,在2010年前新增蔗区灌溉面积10.8万亩的甘蔗水利灌溉工程计划。目前,投资930万元的二塘樟村西江槽蔗区水利灌溉工程和投入640万元修建的大龙村甘蔗喷灌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据公司总经理李少勇介绍,两灌区95%以上的蔗地达到自流灌溉,面积达1.62万亩,亩产比原来增2吨以上。每年可实现甘蔗增产4万多吨,按现糖价计算,农民可增收700多万元,财政增长229万元,企业增效194万元。

 

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大型自流灌区外的蔗农兴建小型灌溉工程。对小型提水灌溉项目,通过补贴和贴息等方式多种渠道引导群众投入资金改善灌溉条件。去年以来,全县共投放专项贷款200多万元建成示范性灌溉面积近万亩。加上蔗农自行贷款购买的小型号抽水机,小型灌溉面积达2万亩。从浇灌效果看,平均亩产提高了1至2吨。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造传统蔗区水利工程。除做好水利渠道的建设及维修外,对一些丢弃多年不使用的电灌站有计划地进行维修、扩建,把原来仅侧重于灌溉水稻的水利设施充分利用起来,转向灌溉甘蔗。黔江农场利用国家投资水利建设资金及自筹资金,总投资120.5万元对水利喷灌工程进行改进。维修水利渠道、废水利用渠道、扩建节水喷灌水利工程,新增甘蔗灌溉面积5170亩。

 

积极探索、建立蔗区治旱长效机制。以灌溉服务协会实行与农户利益联动的运行机制,实现企业、农户、财政“三赢”。博宣、黔糖公司投入1900万元在二塘、黄茆、武宣、三里等镇建设的西江槽、新龟岩、武农电抽站及大岭片灌区水利工程得到有效的维护,全县新增旱涝保收面积5.1万亩。陇村甘蔗平均每亩单产由原来的4吨/亩提高到现在6吨/亩以上,家家建起“甘蔗楼”,购买冰箱、彩电、消毒柜、手机、摩托车、电动车等用品。全县靠种甘蔗建起楼房的农户有4万多户。樟村蔗农黄显贵说:“以前,我家种甘蔗亩产仅3吨多,但去年种的6亩蔗亩产竟达7吨,扣除管理费后还赚了48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