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三招”破解“三农”难题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此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
夯实发展基础。
罗城是个贫困县,农村各项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该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资2207万元,实施20个农村通村公路提等改造项目,总建设里程82.94公里,预计今年底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有27个村5万多群众受益。投资203.74万元,实施1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解决5700多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投入147万元,把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65户294人贫困群众,搬迁到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4个安置点进行集中安置,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帮洞、卡马、垌坎、肯城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投入300多万元用于乔善乡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街道进行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提升城镇品位。从乡下农村来到乔善街从事家电经营的施福安说:“今年县里把我们乔善乡列为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县里、乡里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乔善街道进行改造,街道两边人行道铺上了地板砖,种了路树,现在街道好多了,顾客多了,我的家用电器生意也红火多了!”
培养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然而,由于受高中招生名额限制,该县每年毕业的4000多名初中生,只有1500人能够读高中,加上职业技术学校规模小,教学设施不足,每年职业中学只能招收三四百名的学生,还有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不得不回家务农或加入“打工队伍”行列。由于这些初中毕业生缺乏一技之长,外出打工不仅只能干一些苦活累活,而且报酬很低。职业教育已成为制约劳动者素质提高的一个“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县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民族素质、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家庭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该县对全县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组建职业教育中心,县财政还安排了530万元,用于职业学校实训大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今年职业教育中心招收新生910人,完成任务的101%,在校学籍生比2006年增长3.5倍。此外,该县农业技术部门还利用成人技术教育学校、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各种示范基地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597期次,培训16000多人次。县扶贫部门举办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班1期,培训164人次,并输送到区内外就业。
发展主导产业。
该县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依托罗城制糖公司、中天领御酒业有限公司、宝玉制丝公司、银汉实业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出台各种扶持优惠政策,县扶贫部门还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发展主导产业。今年全县新增糖蔗1万多亩,糖蔗总面积达15万多亩,预计2008/2009榨季原料蔗产量将达70万吨,毛葡萄面积发展到6万多亩,今年产毛葡萄鲜果1000多吨。桑园面积达4万多亩,到9月底止,已产鲜茧5400多吨,蚕农收入约8748万元。春烤烟3800亩,共收购烟叶8664担,烟农收入630多万元。四把镇里乐村土敢屯韦显旺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在石漠化区种植毛葡萄40亩,今年收果近2.75万公斤。他高兴地说:“前几年,我种植这些毛葡萄,今年获得丰收,卖葡萄收入8万多元,我不再为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发愁了。”
- 上一篇
上思县全力备战新榨季
2008/2009年榨季即将开始,10月27日笔者从糖业局获悉,当前上上、昌菱两家糖厂的检修技改工作已进入试机验收和查缺补漏阶段,两家糖厂预定在11月中旬开机榨糖。 今年该县的甘蔗面积为60万亩,比去年增加8万亩,新榨季全县原料蔗产量预计达到300万吨~320万吨。目前,该
- 上一篇
糖市供过于求中糖协呼吁政策支持
本报讯 虽然今年国家已经收储110万吨食糖,但市场预期明年国内市场仍将供大于求。在上周末召开的2008/2009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销工作会议上,中国糖业协会建议国家和地方加大政策扶持,继续收储。 工业短期储备糖增加数量,尽快下发相关政策文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