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白糖期货发展综述:四年耕耘 初显成效

云南糖网 2010-01-06 11:49 糖类
配图 作者:鲍仁 白糖期货上市以来,交易持续活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6年全年交易量5868万手,日均成

配图

    作者:鲍仁

        白糖期货上市以来,交易持续活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6年全年交易量5868万手,日均成交24.3万手,日均持仓11.2万手。2007年交易量9094万手,日均成交37.5万手,日均持仓40万手。2008年以来,白糖期货市场呈现跨越式发展,2008年和2009年分别成交33092万手和29207万手,日均交易量均突破100万手。到2009年年底,白糖期货持仓量突破130万手。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的统计显示,2008年在全球交易量前10名的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当中,郑商所的白糖期货位居第一。
  截至2009年年底,在郑商所开户的涉糖企业数量531家,参与白糖期货交易的法人客户数2661家,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总持仓量的41.63%。
  截至2009年年底,郑商所先后设立了33家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上海等全国15个省、市和自治区的白糖期货交割仓库。上市4年来,白糖期货平均交割率(交割量/交易量)为0.03%,最高交割率0.04%(2008年),最低交割率0.01%(2006年),最大交割量617980吨(2008年)。
  2006年1月6日,白糖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4年来,白糖期货交易制度逐步完善,市场快速发展,整体运行理性、稳定。各类涉糖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稳定了生产经营,保障了糖料种植安全。同时,白糖期货市场也为涉糖现货企业探索更有效的贸易方式创造了条件。总体上看,白糖期货市场功能得到初步发挥。
  
  
  多举措培育发展白糖期市
  
  
  作为以甘蔗或甜菜原料加工而成的工业品,白糖与其上游的糖料种植特别是甘蔗种植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白糖期货上市以来,郑商所为国内糖业发展和涉糖企业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根据贴近现货、贴近市场的原则,对白糖期货相关制度和规则进行调整和完善,方便了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制糖企业的参与。
  第一,不断优化交割仓库布局。2006年白糖期货上市之初,仅有11家交割仓库。4年来,郑商所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食糖主产区和主销区的集散地增设交割仓库,到2009年年底,在全国15个省、市和自治区设立了33家交割仓库,为糖厂和各地经销商利用期货市场交割提供了方便。第二,实行通用标准仓单。通用的标准仓单实现了白糖仓单的高效流通,方便了制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物流配送,销区经销商就近提货。制糖企业还可以用标准仓单冲抵保证金或者到银行申请质押贷款。第三,放宽企业套保持仓限制,简化套报审批程序。根据市场发展不断完善套期保值管理办法,放宽对现货企业套期保值的持仓限制,不仅满足了大型制糖企业的套保需求,而且简化了套期保值审批的流程。第四,实行滚动交割和期货转现货制度。将上市初期的集中交割方式改为滚动交割,即交割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就可以进行实物交割,同时设置了“期货转现货”的提前交割方式,使白糖期货交割与现货市场合理对接,方便了现货商同时利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为企业进行跨市套利创造了条件,更为期、现货价格回归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另外,顺应制糖业发展,针对上市初期风险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持仓限制过小问题,及时调整持仓限制额度;根据现货企业工业库存较多现状,及时修改规则,使期货垛位和库房要求与现货一致,实现了现货可直接转为期货交割。此外,还根据甘蔗种植及食糖行业的周期性特点,在广泛征求制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增挂了一年半期货合约,通过更远期的合约价格,为蔗农调整种植结构提供预期价格指导,为制糖企业订单农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为地方政府制定发展糖业的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次,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不断提高白糖期货功能发挥的深度和广度。
  为更好地发挥白糖期货为企业、产业和国民经济服务的功能,2009年以来,郑商所开展了“走进产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系列主题活动,使白糖期货市场的服务延伸到食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了糖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食糖生产的产业化。2009年年初,郑商所还就“白糖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课题向期货公司会员定向邀标,动员对食糖现货企业服务较好的会员单位挖掘企业(上、中、下游)开发和服务模式,总结典型案例,当年11月举办了课题汇报和功能发挥研讨会。该课题认真总结了现货企业成功利用白糖期货市场的典型案例,为我国甘蔗种植的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糖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白糖期货上市4年来,从“要不要做期货”到“该怎样更好地做期货”,糖企的着眼点发生了很大转变。和上市初期相比,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增加,使自身的生产和销售模式更为科学,在实现稳健经营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发挥良好

  据统计,白糖期货价格与柳州白糖现货价格相关系数达到0.98,而且期货价格变动往往领先于现货价格。2007年,国内外食糖大幅增产,白糖期货价格步入振荡下行行情,从3月中旬的4000元/吨跌至7月初的3400元/吨左右,现货价格也随之下跌。同年7月12日国家出台白糖收储政策后,白糖期货价格便带动现货价格大幅反弹。随着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国内对白糖现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白糖期货逐渐走出自身独立的行情,基本形成了反映国内供求关系的“中国价格”,价格发现功能得到发挥。
  与此同时,白糖期货价格的有效性,也为各类主体利用期货市场指导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活跃的交易氛围和良好的流动性为国内涉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提供了畅通、高效的平台。目前,各类糖企在白糖期货市场的运作日益深入,套期保值理念和操作手法日趋成熟。国内大多数糖商在每天期货市场开盘后根据白糖期货价格进行现货报价。套期保值已经成为许多糖企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少企业还专门成立了负责套期保值交易的部门。


  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服务“三农”

  涉糖企业在灵活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基础上,还结合现货经营,创新出了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如期现套利、低价买进等,不仅为企业规避了价格风险,提高了现货经营效率,而且还为企业创造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白糖期货上市之前,糖厂缺乏转移市场风险的渠道,行情不好时往往会出现糖厂与蔗农“双输”局面。2003年之前,由于全行业亏损,广西糖厂欠农民甘蔗款达57亿元,严重挫伤了蔗农的种植积极性。白糖期货上市后,企业通过利用期货工具从容应对市场风险,在稳定自身经营的同时,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这种“双输”变成了“双赢”局面。
  2007/2008榨季,由于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的提高,国内食糖产量大幅增产,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状况,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白糖价格暴跌,严重威胁着糖料种植安全。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广西制糖企业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卖出保值,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另一方面加大现货销售力度,减轻库存压力,加快资金回笼。他们通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运作,成功度过了危机。据广西糖业协会估算,通过套期保值操作,2008年广西制糖企业至少减少40亿元以上损失。根据广西丰浩糖业有限公司的测算,2008年白糖成本在3200—3300元/吨,卖价在3000—3100元/吨,从事现货生产和贸易必亏无疑。而丰浩糖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果断进行灵活的卖出保值,2008年自产的20万吨白糖全部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了套保。该公司副总裁周云龙表示,若当时没有及时套保,将会给公司带来3.6亿元的损失。在2008年的行业洗牌中,丰浩公司并购了许多小糖厂,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在糖厂发展壮大的同时,蔗农的甘蔗款及时得到兑付,稳定了蔗农的种植积极性,实现了糖厂与蔗农的“双赢”。
  2008年年末2009年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糖市低迷影响,广东省湛江市糖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开榨期间,大部分糖厂因缺乏资金不能及时兑现甘蔗款,而且不断压低甘蔗收购价格。广东金岭糖业集团公司根据当时近期期货价格核算后,认为可以套保,随即在期货市场卖出套保,预先锁定白糖销售价格,同时按照核算出的成本价格250元/吨(当时市场价格为230元/吨)与蔗农签订“订单价格”,敞开收购甘蔗。仅此一项,就多支付蔗农甘蔗款250多万元,保证了农民的收益,同时也保证了蔗源的稳定。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金岭糖业还为订单农户提供良种和先进技术及每亩250元的贴息贷款,降低农户甘蔗种植成本。通过“订单+期货”模式,在农民收益得到保障的同时,提高了蔗农种蔗的积极性。在湛江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的背景下,金岭糖业的蔗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扩大,其原因就如遂溪县岭北镇农民黄永贤所说的:“购销合同的签订和价格信息的透明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根据期货价格就可以大约估算出企业卖出糖的价格,信息是公开的,因此我们蔗农不会吃亏。”
  做大做强之后,糖企便更有能力反哺蔗区,让利于农民,实现糖企与蔗区的良性互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广西永鑫华糖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保,稳定了收益,扩大了规模,经营效益逐步提高,对蔗区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据介绍,2004年永鑫公司对来宾市糖厂的蔗区(蔗田80万亩)投入不足1000万元,到2008年公司为该蔗区累计投入已达1.6亿元,其中通过各种途径返还蔗农8000多万元,修缮蔗区公路投入4500万元。据当地蔗农张伟川介绍,他在2008年承包的100亩蔗田每亩净收益450元,每亩地收益中来自糖厂的各类补贴就达250元,占净收益的56%。


  丰富用糖企业经营手段和贸易方式

  食品行业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其中以食糖为主要原材料的饮料、糖果、糕点企业也面临着白糖价格波动的风险。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广大用糖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构建起新的贸易模式,取得了积极效果,其中就有国际知名饮料公司——C公司。
  作为白糖终端消费商,C公司在白糖期货上市不久便开始买入套期保值业务。由于2006年白糖减产,同年8月市场供应偏紧,白糖现货价格在3900元/吨左右,加之正处于传统消费旺季,白糖价格将会有一轮上涨。而当时白糖期货市场是典型的反向市场,即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价差在600元/吨左右。综合考虑之后,C公司决定进行买入套期保值。2006年8月底,C公司买入白糖期货合约2000手,买入价格在3300元/吨附近。9月份,国储最后一次拍卖的白糖成交价在3900元/吨以上,C公司按计划买入国储糖。10月底白糖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达到3800元/吨,C公司便将多单平仓出场。历时两个多月的买入套保使期货盈利800多万元,摊低了现货采购成本。
  白糖期货在拓宽制糖企业销售渠道的同时,也为用糖企业开辟了一条采购渠道。随着白糖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深入,在现货贸易中,贸易双方不仅可以参考期货价格为现货定价,还可以为现货贸易保值,降低贸易风险,探索新的贸易方式。
  广东金岭糖业集团公司在非榨季的主要业务是利用白砂糖加工绵白糖。2008年,相对白糖价格的大幅下跌,绵白糖价格下跌幅度相对较小,到7月份两者之间的价差扩大到500元/吨左右,远远超过用白砂糖加工绵白糖的成本(每吨不超过200元)。于是,该公司决定在期货市场上以3150元/吨的价格买入白糖期货合约,通过交割完成现货原料采购,同时以3700元/吨的价格签订绵白糖销售订单。由于同时锁定成本和售价,该公司在这次贸易中获得了无风险收益,扣除加工费和运输费用后,每吨收益200多元。
  C公司在利用白糖期货买入保值的过程中,尝试利用期货市场与贸易企业构建新的贸易方式。每年年初,C公司都会内部审核原材料成本,并根据价格的季节性和实际生产进度,得出一个逐月可以接受的采购价格和进度,但期货价格并不是总低于公司的成本预算。于是,公司与贸易商协商签订了一份长期稳定的购货合同。C企业的对手企业不得不去期货市场进行套保,C公司也根据价格情况进行套保,从而获取更低的实际买入价格。这种新的贸易方式类似于期货“点价”模式。一般所说的“点价”是按未来到期的期货合约价格加减一个“升贴水”,而C公司是提前按期货远期合约价格稳定了每月现货采购价格。

  为有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从白糖期货上市4年来的运行情况看,白糖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家食糖宏观调控的晴雨表,每次调控的效果在白糖期货市场上都能迅速体现出来。白糖期货价格的预期性,为国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2006年,为弥补市场供求缺口,国家通过竞拍方式先后6次投放国储糖60万吨,并追加40万吨国储糖准备投放市场。白糖期货市场对国家抛储政策及时做出反应,期货价格从5300元/吨开始回落,并带动现货价格回归,最终期现货价格都稳定在4700元/吨左右,期货市场较好地传导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意图,增强了国家调控的效果。2007年7月,白糖期货价格达到阶段低点,主力合约价格最低在3400元/吨左右,而国家出台的白糖收储价格为3500元/吨,之后期货价格便带动现货价格一路上涨。由于现货价格上涨,前6次收储均零成交,使国家基本上没花钱就达到了稳定价格的目的。
  另外,白糖期货价格也是国内蔗区地方政府制定地方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近年来,广西和云南地方政府对发展甘蔗种植业给予大力支持,先后出台甘蔗种植扶持、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极大鼓舞了农民的种蔗热情。白糖期货的上市,使地方政府在新榨季前协调、指导蔗农和制糖企业又多了一个“帮手”。白糖期货价格反映的是未来供求关系,可以提前形成下一年(或榨季)的预期价格,地方政府借助期货市场可以完善企业、蔗农价格联动机制,有利于合理制定糖料收购政策和价格。
  据广西农业厅糖料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广西甘蔗收购价格根据三个要素确定,分别是国内现货供求状况、国际糖价变动趋势和郑州白糖期货价格。白糖期货价格综合反映了白糖市场的现状、变动趋势,并与国际市场糖价具有较强相关性,如今也已成为广西地方政府制定甘蔗收购价的重要参考。
  
  
  制约白糖期市发展的因素
  
  政府和舆论对期货市场认知不够,政策性限制较多
  要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就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白糖期货也是如此。目前,国内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仍面临一些政策性障碍,如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限制较多,银行信贷资金参与期货市场未得到政策的明确和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另外,国内一些媒体对期货市场认知不够,片面甚至负面宣传报道较多,不利于社会形成对期货市场正确的认识,影响了政策制定。

  糖料种植环节难享市场带来的好处

  我国食糖主产区——广西实行蔗糖联动、二次结算的价格管理办法,糖厂依据政府制定的甘蔗收购价保底收购糖料,并按照规定的结算价格与蔗民进行二次结算。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政府制定的甘蔗收购价没有完全保证蔗农的利益,在核算二次结算价时,并没有将制糖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所获得的收益统计进去,蔗农难以分享到这部分白糖期货为产业带来的好处。另外,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联系还比较松散,能够真正做到两者之间利益相连的中介组织形式不多,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套保的效果,难以给农户带来好处。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尚不规范

  我国蔗区的农业合作社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占有率低,特别是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够规范,合作社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困难较多,也制约了白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
  
  
  进一步做深做细白糖期货
  
  
  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尤其是需要生产、贸易、信贷、税收、监管和信息传播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引导。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郑商所将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配合各有关团体,把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为进一步促进白糖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郑商所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功能促开发。将已有案例及进一步挖掘和总结更深入、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印刷成册,使更多企业借鉴,不断拓展企业参与白糖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进行功能评估。对白糖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全方位指标评估,深入分析研究影响白糖期货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帮助企业解决利用期货市场时遇到的问题。
  三是加大对糖企的开发和服务。会同期货公司走访产业,了解现货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状况,发现和解决涉糖企业存在的问题;征求企业对交易所制度、市场工作的意见,为会员和企业搭建沟通服务的渠道和平台;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提高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效果;联合白糖交割仓库和地方糖业协会等,举办企业期货投资培训班和座谈会,提高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效果;组织由期货公司机构部负责人、品种分析师、现货专家等参加的研讨会,全面总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方式,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明确服务企业的方法和重点。
  四是协调为涉糖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企业一道,探讨为涉糖企业开展套期保值提供相关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金融机构,为相关制糖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提供仓单质押等服务,解决有关流动资金问题。
  五是加强宣传,推动政府和社会舆论重视期货市场。通过深入宣传期货市场的功能和正确利用期货市场的方法,加强期货价格信息传播,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期货市场,并通过政府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制糖企业通过期货套保获利后的二次结算,加强媒体舆论对期货市场的正面宣传,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