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小小甘蔗引发崇左农村巨大变化

云南糖网 2011-01-18 13:37 糖类
众所周知,作为食糖主产区,甘蔗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村主要经济作物,制糖产业也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众所周知,作为食糖主产区,甘蔗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村主要经济作物,制糖产业也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小小甘蔗,不仅让农民走上发家致富之道,也彻底改变了蔗区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江州区新和镇那颜村垌平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甘蔗致富,农村旧貌换新颜

  当前正值榨季农忙时节,村民都到地里砍甘蔗了,屯里显得有点冷清。如果不是村边成片的甘蔗地,那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洋楼会让你以为进入了富裕的城镇居民小区!

  蒙丽群是垌平屯的甘蔗种植大户,她是村里种植甘蔗最早富起来的一个。在这成排的小洋楼里,有一栋米黄色2层半高的新房,就是蒙丽群的家。走进她家,只见客厅里一套木质沙发格外惹眼,跟沙发配套的一张木质长方茶几上,摆着一套茶具。房子的二楼为主室,内设三室一厅,家里通了自来水,装了热水器,买了洗衣机、宽屏彩电、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电。不仅如此,蒙丽群家里还有一辆价值10多万元的农用大卡车和一辆摩托车。

  “这榨季甘蔗得价,大伙儿可以开开心心过个肥年了。”说到今年甘蔗收成,蒙丽群乐不可支。她告诉记者,她家种了70多亩甘蔗,长势比往年好,估计每亩增产500-1000公斤。加之现在普通甘蔗收购价已提前联动升至410元/吨,比上个榨季涨了30元/吨,今年甘蔗一定会增产增收。

  蒙丽群细细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保守估计甘蔗亩产6吨来算,每吨收购价410元,一亩甘蔗产值就近2500元。而每亩甘蔗成本,包括砍甘蔗花的人工费,买化肥、农药、蔗种等支出,大概需要1000多元。除去成本每亩甘蔗纯收入仍有1000多元,10亩甘蔗收入可达1万多元,70亩就有7、8万元了。“现在410元/吨的价格还只是入厂首付价,待到榨季结束进行结算的时候,很有可能提到450-480元/吨。”蒙丽群说,照这么算,她家70亩甘蔗,今年有望创收10万元以上。

  “要不是种甘蔗,我们哪里盖得起房子。”说起发家致富之路,蒙丽群感慨万千。过去,村里道路不通,信息闭塞,又没什么经济作物,单靠种几亩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祖祖辈辈都住在阴暗潮湿的瓦房里。后来,政府引导农民种起了甘蔗,蒙丽群也跟着种起来。

  蒙丽群种了十几年甘蔗,从刚开始几亩到十几亩地尝试,再到后来几十亩的大面积扩种。随着甘蔗种植技术的提高和种植面积的扩大,甘蔗产量逐年增长,收入也日益增多。从此,蒙丽群一家里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慢慢地攒下了一些钱。

  2008年,蒙丽群拿出14万元建成了现在居住的新楼房。乔迁新居2年来,蒙丽群又趁着“家电下乡”优惠政策,先后添置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如今,蒙丽群家里的生活品质跟“城里人”有得一比。

  富起来的农民都说“党的政策好”

  像蒙丽群一样,靠种植甘蔗富起来的农民在垌平屯还有很多,富起来的村民纷纷谋划着新建楼房。2006年,顺应村民盖新房的意愿,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垌平屯屯党支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乔迁旧村,重新选址建设新村。当年就有32户共130多人主动搬迁到新址建楼房。同年4月,在政府的帮助下,30多栋楼房统一规划施工建设,并于2008年6月全部竣工入住。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洋楼傲然矗立于乡村之间,从此贫穷落后的垌平屯摇身一变,成了漂亮的“文明新村”。而蒙丽群的房子就是乘着这股文明新村建设热潮建成的,她和其他30多户邻居成为入住新村的第一批居民。

  “都是党的政策好,不然哪来现在的文明新村。”垌平屯屯长许进彪已年过花甲,他见证了垌平屯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的转变。许进彪告诉记者,全屯68户共230人,目前已有40多户盖起了漂亮的甘蔗楼,彻底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

  “种甘蔗,让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许进彪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强农惠农政策,甘蔗从种到收有一系列扶持政策,村民种蔗积极性很高。甘蔗播种前,糖厂会主动帮助蔗农采购良种,还适当给予补贴;买农用车,有农机补贴;耕种时,还有机耕补贴、地膜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等等。

  “早春大旱,我们屯也受了灾,多亏政府企业帮忙,才顺利完成春耕。”许进彪说,2010年春旱,屯里甘蔗大面积受旱,政府和企业帮助村民买来抽水机,灌溉甘蔗地。有的企业和机关干部职工甚至来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抢种甘蔗,帮助村民顺利完成春种。

  “农业部门和企业的技术指导员还会不定期走家串户,或来到田间地头给村民传授甘蔗田间管理技术。”许进彪说,政府和企业对农民的帮扶,不仅有惠农资金投入,还有农业技术指导,农民心里乐开了花。许进彪说,2010年10月,就有很多机关干部先后来到甘蔗地里,跟村民们一起搞甘蔗田间管理。

  “现在企业每年都跟村民签订收购合同,不用愁甘蔗没销路了。”许进彪告诉记者,在甘蔗销售方面,政府也为蔗农开通了路子——政府要求制糖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在价格和收购方式等多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如此一来,村民的甘蔗销售就有了保障。

  不仅如此,为方便蔗农砍运甘蔗,政府还帮助村民修建了蔗区公路。“现在甘蔗一砍下来,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地里装货。”许进彪说,两年前政府出资帮他们屯修起了水泥路,现在车子可以从蔗区公路一直开到家门口,砍运甘蔗方便多了。

  “上面政策好,大家种蔗积极性越来越高,收入也高了。”许进彪说,他们村每年甘蔗都在不断扩种,产量年年攀升,农民收入与日俱增,日子越过越好。2009年,该屯人均纯收入高达6000多元。

  如今,垌平屯村民都盖起了新房,家家户户都有了彩电、洗衣机、摩托车。

  重视文化教育,农民思想观念产生质的飞跃

  甘蔗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彻底改变了农村愚昧落后的面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有了质的飞跃。随着物质生活不断宽裕,农民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如今的垌平新村建起了篮球场,办起了农家书屋,还成立了乡村文艺队。

  蒙丽群是垌平屯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农家书屋藏书很丰富,除了农业种养技术知识的书籍外,还有文学作品以及中小学生学习用书等书籍,品类比较齐全。“农闲时,很多村民都喜欢到书屋来借阅书籍,种养知识类书籍特别受村民喜爱。”蒙丽群说,如今农民明白科技致富的道理,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已成为农村新风尚。

  除了逛农家书屋,闲着没事,村民还会到篮球场打打篮球,切磋球技。平时,左邻右舍坐在一起,还会互相交流在书上看到的甘蔗种植管理经验。由此一来,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村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蒙丽群说,以前村里很穷,很多人甚至连电视机都买不起。再加上缺乏公共娱乐设施,打牌和赌钱就成了多数村民的嗜好。村民还常因赌钱发生口角,甚至打架斗殴,邻里关系非常紧张。有些人输光了钱,就去偷盗,搞得全村不得安宁。

  “这些年村里依靠甘蔗致富,生活改善了,不良风气也慢慢减弱。”蒙丽群说,多年来,村民在甘蔗种植管理技术上不断摸索,逐渐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富起来的农民慢慢改掉了赌博嗜好,没事就看电视,或者读书看报,学习种植技术。特别是农家书屋建成以后,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村民越来越多。

  除了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如今农民更注重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蒙丽群的女儿都在读书,大女儿成绩特别好,考上了武鸣高中。

  “我们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也不能耽误下一代了。”蒙丽群说,过去因为穷,他们那一代人很少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只能呆在农村耕田种地。她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有文化知识,有专业技术,创造更多财富,过上比父辈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