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2010/11年度糖总产品预计达到1040-1050万吨

中证期货 2011-05-09 14:09 糖类
4月估计数最接近最终产量。与2009/10榨季相比,广西、云南两个主产区2010/11榨季的产量变

        4月估计数最接近最终产量。与2009/10榨季相比,广西、云南两个主产区2010/11榨季的产量变动最大。两省较上榨季分别减少87.2万吨和41.8万吨,占上一榨季的5.27%和10.7%。但由于两省糖产量合计占全国的80%以上,食糖产区高度集中,两省减产对全国食糖供应量的冲击很大。即便是甜菜糖产区均增产50%以上,广东微幅增产,也难改全国糖总量减少的大局。

    大局为重——稳字当头,顺价销售

  国家各部委领导的讲话,一言以蔽之,呼吁糖产业链各级企业以大局为重,稳字当头,顺价销售。并明确表示,国储充足,完全有能力调节国内食糖供需缺口,但言语间,底气略显不足。

  理论上,目前进口糖和储备糖大量补充市场供应具备可操作的条件。只是国家具体进口了多少糖不得而知。另外政策的具体实施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相对灵活度较高。因此在保供控价的宏观指导思想下,目前的形势短期内会对价格的再次上涨行为有所遏制。这也是整个4月的走势并不顺畅,以区间震荡为主的主要原因。

  但我们也能从诸位领导的讲话中,揣摩到一点,国家控制物价,但并不会打压物价,控物价对上涨预计有压制,但对糖价的利空影响也不会特别明显。因为与税后糖成本价7000元/吨对应的甘蔗二次结算价格480元/吨,基本上也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7000元/吨,甚至7200元/吨的价格,政府还是可以容忍的,否则年后主产区糖现货报价长期维持在7000-7200元/吨,国家不可能不闻不问;既然置若罔闻,其实就是默许。同时默许不等于放任。因此本次会上,各位领导的讲话都是商量的口气,劝诱糖厂顺价销售,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个中言语值得玩味。因此预计今年二季度的糖市将演绎不一样的风景。目前糖厂顺价销售,皆大欢喜;否则更严厉的调控措施恐不远矣;而夏季的消费如果在5月或6月启动,需求旺盛,糖价届时上涨也有底气。只是目前,明智的糖厂选择顺价,糖现货价还将在7000-7200。而期现倒挂仍将延续,有待现货需求的提振。

  嗷嗷待哺——行业发展瓶颈亟待解决

  糖厂代表的讲话则更多是为行业鼓与呼。综合起来看,是“向国家要政策,向财政要支持,向农业部要技术”。

  目前行业实际发展遭遇的瓶颈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水利设施落后。水利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遗留下来的,年久失修,落后中东部地区水利设施20-30年左右。如山东有机井、人工降雨等可实现人工灌溉和降水,而云南仍以自然天成的沟渠为主,丘陵地区甚至靠天水浇地。糖料生产靠天吃饭,这直接导致十年九旱,逢旱必成灾,限制了糖料的稳定增长和供应。二是蔗种品种单一,且严重退化。目前国内80%以上都是台糖蔗种系列,其中70%是新台22号。不仅品种单一风险集中,而且品种退化直接降低了单产。呼吁国家投入资金支持脱毒蔗种的研制。三是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目前国内甘蔗种植基本靠人工,机械化程度不足0.1%。我国甘蔗生产成本是泰国的1.9倍,澳大利亚的1.67倍;糖成本是泰国的1.8倍,是澳大利亚的1.73倍。我国广西、云南甘蔗主产区地貌以丘陵为主,且蔗田多为分散的小块地,从国外直接引进的大型甘蔗收割机并不适用。

  针对以上三个突出的问题,呼吁国家给与政策、财力和科技的支持。1.“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继续增大,而相对于对粮、油、棉的在种粮、农资、农机购置和良种补贴方面的优惠政策,对糖的支持措施尚为空白。制糖企业呼吁国家能给与类似良种补贴等政策支持,以解决目前蔗种退化,脱毒良种研发和推广难的现状。2.加大甘蔗收割机的研制投入。3.加快国内蔗种的研制,尽快培育自主品种。

  产业未来之路——扩张之路不可行,精耕细作是王道

  与会多方观点虽各有侧重,但对食糖行业的未来发展基本上达成共识,即“一稳三提高”:一稳,稳定种植面积;三提高,提高甘蔗单产、提高甘蔗糖分、提高出糖率。可见制糖产业的崛起寄希望于量的扩张之路不太现实,而精耕细作才是可能的出路。

  从目前甘蔗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关系看,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而广西榨季之初,将甘蔗收购首付价定为350元/吨,之后一再提高到420元/吨,甚至480元/吨,也是基于对产业链各方利益的考虑,力求达到均衡,保证产业链的延续。顺着产业链向下到糖价,350元/吨,对应4800元/吨;420元/吨,对应5600元/吨;480元/吨对应7000元/吨。

  甘蔗价格低了,蔗农弃种;糖价低了,糖厂赔钱,不能保证食糖的供应,供不应求,食糖价格由上涨需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11年度糖销售均价达到7000元/吨,这样经过二次结算,蔗农的甘蔗售价达到480元/吨。这个价位的实现艰难;而480元/吨恰是在蔗农是否种植甘蔗的选择临界点。

  保住甘蔗的种植面积尚且付出如此高的代价,要想扩大种植面积须付出的努力更多。从长远看,土地的有限令扩张之路难行,而“一稳定”之后“三提高”,从细微之处下功夫,精耕细作才是王道。

  但是无论是单产、糖分、出糖率的提高都是言易行难。首先,提高单产需要的水利设施和良种推广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水利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国家目前大力发展农业水利建设,但现在经济走势疲软,资金的筹集到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良种的研制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技术的支持,还有从实验室工艺成熟,到田地大面积推广的时间。其次,全球气候进入异常期,天灾增多,对农作物的生产不利。据NOAA检测数据显示,我国所处的地带进入厄尔尼诺等异常天气频发期,预计未来1-2年内仍以冬季低温、春秋干旱天气为主。这些异常的天气对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的蔗田无疑是雪上加霜。

  就目前情况看,2010/11年度甘蔗收购首付价最低位350元/吨,最终达到了480元/吨;而调查显示,糖价高,蔗价高,但蔗农的积极性并没有很到的提高。预计2011/12年度的种植面积持平略增。可以想见,2011/12年度的甘蔗收购首付价不可能低于350元/吨,而且很有可能达到420,甚至是480元/吨。因为前文也有阐述,480元/吨是蔗农选择临界点,低于这个价格,蔗农弃种甘蔗转而其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届时想保住目前的甘蔗面积就会难上加难。

  糖会不是下跌元凶

  糖厂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影响现货价格,从而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但今非昔比,糖厂的操作手法也随着大环境而变化。08年金融危机,经济受到重创,糖需求疲弱。基本面不支持糖价走高,糖厂多抛空,套期保值,力争将价格稳定在较高位置;2009年至今期糖延续了近两年的牛市,一方面是资金面的充裕,另一方面与糖连年减产导致市场对糖达成 “供不应求“普遍预期而一直做多也密不可分。尤其是中国的糖产区集中,糖现货掌握在少数大型企业手中,糖企易于形成价格同盟,集体哄抬糖价。2010年11月国家三令五申之下,糖价虽下跌15%,但很快就回到7000以上,并在2011年年初创历史新高,从这里可见一斑。

        替代品糖――食品安全提上日程,替代作用有限

  从2005/2006榨季开始,期末库存先升高后降低,2010/11榨季预计期末库存消费比甚至降到了1.11%。这有利于糖价保持在较高平台上,再回到5000以下的低糖价的可能性不大。

  但另一方面,高糖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预计在2010/11榨季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为1350,略低于上一年度的1379。淀粉糖可能以低价优势挤占食糖的消费市场,预计2011年达到220万吨。

  但总的看,由于我国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用糖企业也会谨慎对待,淀粉糖替代量有限。预计未来1-2年,对食糖的消费需求持平略减少,糖消费总量相对食糖产量的减少仍会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未来糖价依然受供应端影响更大。如果供应量不能有效提高,糖价在7000甚至更高的价格上运行将会成为常态。

        后市——糖价短期震荡,年内仍有望新高

  甘蔗的提高对蔗农扩种积极性提升不大,480元/吨的甘蔗收购价也仅能让蔗农继续种甘蔗;单产、含糖分的提高有待水利设施、蔗种的完善和推广;产糖料则需要制糖工艺的进步优化,而这些都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但作为日常调味剂的糖还是要吃,所以糖价会继续围着7000飞一会儿,年内或许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