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稻田“华佗”制服病毒,数万水稻花香米丰

贵州日报 2011-10-20 10:18 粮食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2001年首次被媒体报道,其发现地在我国广东阳江。2002年至2009年,该病一直在我国广东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2001年首次被媒体报道,其发现地在我国广东阳江。2002年至2009年,该病一直在我国广东等华南地区呈小范围发生,由于毒源不断积累,2010年,该病在我国呈大爆发态势,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发生,受灾面积达2000万亩,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严胁。

  今年初,农业部办公厅以农办农〔2011〕7号、农办农[2011]38号文,委任宋宝安教授为全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专家组副组长,负责全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和西南三省一市的防控以及病毒病的快速监测。

  10月16日,云南省施甸县旧城乡农民杨佳礼正在田间打稻谷,看着颗粒饱满的金色稻穗,他一脸喜悦的对前来验收的宋宝安教授说,从2008年到 2010年,他所种植的6亩水稻连续三年全部绝收,万般无奈之下,今年准备举家外出谋生,后经宣传动员种植水稻,参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项目示范,平均亩产达840斤。“我要告诉乡亲们,黑条矮缩病是完全可以防控的!”

  记者电话连线在湖南省江华县码市镇收割水稻的广西富川县农机收割专业户唐子荣,他兴奋地说:“去年我在广西、湖南收割水稻时看到,许多稻田里的水稻长得又矮又瘪,今年江华的水稻又高颗粒又饱满,太漂亮啦!”

  杨佳礼、唐子荣和更多农户的喜悦带给了宋宝安莫大的欣慰与满足。

  年初,国家农业部部署阻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调集全国尤其是南方各省力量开展联防联控,力争将华南、江南重点发生区病丛率控制在3%以内,有效遏制西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大面积流行,保障水稻生产安全。

  会议确定,贵州大学农药学学科成为全国联防联控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教授作为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主要负责组织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及病毒病快速检测的支持工作,对西南四省区的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指导。

  从事绿色农药研究多年,并已蜚声全国的宋宝安早已关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接到农业部任务后,他和他的团队有的放矢,迅速开辟多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战线。

  宋宝安团队在贵州省荔波县、湖南省江华县和云南省施甸县与当地植保植检站合作建立了快速检测实验室,建立大区联合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早期诊断与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早期诊断与监测效果明显。研究小组很快全面掌握白背飞虱种群消长和带毒率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根据不同区域发生特点,实施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分区治理对策;强化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因地制宜组织多方案“治虫防病”战役。

  宋宝安团队在三省防控区建起了两万多亩的防治试验示范区,派出教授与博士与当地实行农科教合作,在防控工作中精心组装配套多项成果,用三项自主创新新型病毒剂和白背飞虱带毒率的早期监测预警、异地育秧等技术,集成了农民用得起,学得会,效果显著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保效,减少水稻损失,保障了农民增收。

  近段时间,正值稻谷收割季节,防控工作捷报频传:贵州荔波去年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面积近11.72万亩,是全省发生病害最严重的县之一,损失稻谷1120.6吨。今年荔波县防治面积20万亩,试验示范区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方案进行防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疑似病株率危害较去年明显减弱。截至10月15日,荔波县5000亩示范区实际测产亩产量达750公斤,比非防治区每亩增产50至100公斤。

  湖南江华县去年几乎绝收,截至今年9月18日,贵大对江华县进行早稻、中稻1400亩示范区理论测产和实际测产。数据显示,江华早稻示范区实际测产为每亩441公斤,中稻示范区实际测产为每亩567公斤,比农户自防地每亩409.4公斤增产显著。

  云南前三年受灾最严重时,热区晚稻3年全部绝收,今年施甸县示范区好的亩产近1000斤,基本恢复正常年份水平。

  此外,贵州大学还在湖南和云南等地建起了多个千亩防治试验示范区,形成了虫病共防组合技术,在中国南方8省30多个点进行了大面积增产示范试验,效果显著。诸多科研成果也在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采用快速检测技术确保西南稻区适时防控,引起全国植保系统的关注。毒氟磷、叶艳、广枯灵等低毒农药成为农业部门推荐使用和全国水稻产区广为引进的农药品种。

  同时,为集成各类防控措施形成防治技术联合体系,在农业部和省植保站支持下、由宋宝安和他的助手陈卓博士、杨松教授、金林红副教授撰写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专著和贵州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手册已经在生产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