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折射出我们农业规划能力存在不足
近段时期,国内接连出现的土豆滞销,白菜贱卖以及部分农幅产品价格暴跌的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次令人头疼的不再是此前所面临的不断高涨的粮价,而是如何避免出现“谷贱伤农”事件的发生。而“谷贱伤农”与“米贵伤民”事件的时有发生,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农业规划能力存在着明显不足。
当前,部分农产品价格高涨的态势尚未改观,谷贱伤农事件的发生再次给我们带来了难题。一方面,少数粮食品种价格居高不下,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农副产品却从高峰跌入谷底,滞销贱卖接连发生。造成这样的情况有多种原因,但其根本是种植结构不合理,资源搭配错位,人为的造成了供求关系的失衡。这其中有农民自身的原因,存在盲目跟风播种情况。
就拿这次内蒙古地区土豆滞销的情况来说,由于前一年土豆价格的高涨,吸引了大量农民种植,市场供给迅速过剩。来自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114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同比提高15%,预计鲜薯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海南的香蕉也是这样,大蒜、生姜、棉花价格的过山车也都与农民盲目扩种导致供应过剩有很大关系。
但政府部门也难辞其咎,因为农民是信息弱势群体,获取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让农民无能为力,面对价格涨跌,农民不得不成为市场牺牲品。政府在掌握、监测市场信息方面是最有条件的,但是我们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种植情况以及监测预警体系,不能及时的让农民了解到市场的种植以及供给情况的信息。农民种植依然“跟着感觉走”,导致规避风险的能力极低。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不仅要对农民种植进行有效指导,同时也应该努力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提高,造成对农民的二次伤害。其实通过实地调查不难发现,相比较农民低廉的收购价格,市场上的菜价粮价并不低。这其中大部分费用产生与流通和中间环节。因高油价、高税费、入场费等将物流成本推的很高,现货商难以提高初始环节的采购费用,农副产品价格因此被继续压低。
说到底,我们的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需要各方的努力呵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展示途径,对农民的种植提供指导,避免供需失衡情况发生。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农业经营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误导农民,保证农业的可持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