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武义有机茶对“绿色壁垒”说不

食品产业网 2010-12-22 17:10 茶叶
浙江武义有机茶对“绿色壁垒”说不-食品产业网
  入世前,曾有人预测我国农业要受到国外优质低价农产品的冲击,入世无异是“引狼入室”。入世将近三年,“与狼共舞”的局面没有出现,让国人始料不及的是我国出口农产品在国外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倚仗其自身的科技、经济优势,把一些原本造福于人类的环境标准、规则制订到其他国家无法执行的地步,如欧盟规定最大农药残留限量(MRL)的80%是以检测方法中所用仪器的检测极限(LOD)作为最大残留限量,大部分食品的农药残留量在0.1MG/KG以内,最低的只有0.02MG/KG。2001年,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提高100倍,我省当年出口欧盟茶叶量值分别下降41.08%和48.69%。2002年,舟山冻虾仁查出含有十亿分之零点二的氯霉素,被欧洲一些公司退货并索赔,全省积压冻虾仁近万吨;台州出口日本的蔬菜西兰花,被日方检出甲胺磷等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大量退货。据省外经贸部门介绍,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许多出口产品遭受了反倾销和技术壁垒,涉及金额十多亿美元,浙江已经成为贸易壁垒的重灾区。就在众多企业、众多产品面壁兴叹的同时,武义有机茶破壁攻垒畅销欧美,从2001年以来出口额连年翻番,去年出口有机茶260多吨,出口额1300多万美元,还在德国法兰克福、乌克兰基辅开设了有机茶专卖店。

  武义有机茶开发始于1995年,1999年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还不到1000亩,2000年大面积开发,以每年新增3000亩的速度发展,至今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达1.5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4.3%,全省有机茶园面积的20%;年产有机茶540吨,占全省有机茶产量的13.5%;通过认证企业16家,占全省认证企业的10.7%。如果说“浙江有机茶全国一枝独秀”,那么,武义有机茶则是枝上一朵最艳丽的鲜花。

  有机茶作为无污染、高品质的产品,迎合了人们重视环保、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绿色消费需求,成为世界茶叶市场的“宠儿”,得到了武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有机茶开发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县府两办、农业、科技、技监等部门参加,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从2002年开始,通过有机茶园认证补助100元/亩,2003年增加到130元/亩;对通过认证的企业优先推荐农业龙头企业,评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奖励3万元,市级2万元,县级1万元,现在全县18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8家是茶叶生产企业;对评上省级著名商标的茶叶企业奖励3万元,市级奖励1万元;农业企业新增投资200-300万元,奖励5万元,再每增加100万元,奖励5万元,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一次性奖励50万元,县财政100万/年用于龙头企业技改贴息;县农业局对有机茶开发提供从茶园采样、验收到人员培训一条龙服务。

  武义有机茶开发不仅畅通了外销渠道,而且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通茶鲜叶收购价20-25元/公斤,有机茶30-40元/公斤,比普通茶价格高20-30%。全县在茶园面积、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产值逐年上升。1999年,茶叶产值8500万元;2000年1亿元;2001年1.2亿元;2003年1.65亿元,今年1-8月1.8亿元,预计达到2亿元,茶叶占种植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农民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不久《浙江日报》上刊登的武义新宅镇大来村下山农民李增军承包的大圆塘240茶园,1999年,全部产值不到5万元,2000年开发有机茶,2002年产值20多万元,今年达到30万元。

  有机茶的开发还提高了武义茶叶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有机茶开发需要规模经营,武义县用政策引导茶园生产经营逐渐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要求有机茶园的开发奖励,茶园承包期必须10年以上、面积50亩以上。现在全县10.5万亩茶园,有7.5万亩是企业茶叶生产基地,其中3.5万亩茶园企业直接管理,全县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