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薄片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黑茶,一直是牧民的生命之饮。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变化,黑茶作为一种健康之饮,越来越为更多消费群体接受。今日,名望黑茶创始人袁浩对外发布声明,渠江薄片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湖南名望黑茶挖掘开发的黑茶鼻祖——渠江薄片,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享誉历史千年之久,一直作为贡茶,被视为是黑茶中最古老最尊贵的茶品。至明朝供武年间,因皇室改为芽茶上贡,而停止生产,由此渠江薄片的传统工艺几乎消失殆尽。名望黑茶联合湖南省炉观茶叶科学研究所经过重新发掘和培育,查典籍、翻家谱、访黑茶民间艺人,最终梳理出渠江薄片的制作工艺脉络,让这一濒临消失的古老工艺得以传承。
渠江薄片享誉历史千年之久,古今多部文献和书籍中均有记载,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二年(935年)毛文锡所著《茶谱》,文中有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渠江薄片,据宋代吴淑的《茶赋》所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渠江薄片宋时已被列为全国茶苑中的名品。
“能挖掘和传承“黑茶鼻祖——渠江薄片”实属不易,且成为湖南黑茶历史作为有物有据的史料。”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文枝花、湖南炉观茶叶科研究所所长曾启明在“迎接党代会,迈向新征程”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活动专报上建议发展高端茶叶,打造茶叶强省。该建议称,渠江薄片申请非物质遗产保护,将有利于深入整理和挖掘黑茶文化,实现文化兴茶,也有利于提升黑茶品质。
据湖南炉观茶叶科研究所所长曾启明介绍,目前,全国现有6个省市生产黑茶,湖南年产黑茶约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茶作为保健茶广受人们喜爱。但是,制约湖南黑茶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原材料不足。湖南年产3万吨黑毛茶原材料,仅能满足省内黑茶厂家70%的原料需求,其余靠外省引进,存在以粗绿茶、筛面茶充作黑茶现象。二是小作坊多,粗制滥造。不少小作坊和小企业跟风生产黑茶,但不严格执行黑茶制作工艺,存在只杀青不渥堆,或者只渥堆不杀青现象,而高品质黑茶需两年以上陈茶制作,不可当年采茶当年生产。三是设备落后,质量标准不高。黑茶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
“谈黑茶,必谈湖南黑茶。湖南黑茶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渠江薄片也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望黑茶创始人袁浩表示,将重新认识黑茶作为商品的属性,开发适合消费者消费的产品。黑茶“低廉、质差、原料粗老”的形象,其实也是边销茶等历史原因造成的。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对黑茶无论是质量还是卫生健康条件,都要求比较高。因此,要在原材料、现代化生产、QS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进行现代管理和要求,在生产健康、卫生黑茶的同时,也按市场要求生产名优黑茶,引领黑茶产业品质进入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