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绿茶”正在向中国驰名商标挺进 11-07
“天山绿茶”正在向中国驰名商标挺进 11-07
10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蕉城区洋中镇陈洋村路口,只见一座“古城”屹立在面前,门前“护城河”静静地流淌,河边垂柳迎风飘扬,周边古树成荫,风景秀美,跨过一弯单孔石廊桥就是天湖山茶厂。
走进天湖山茶厂,只见一排排茶青揉搓机在高速不停地旋转着,十多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为机器添加着茶青;一袋袋半成品茶胚被装进包装袋,一堆堆包装好的茶叶正被打上标签,等待装车外运……
天湖山茶厂负责人邱勇告诉记者,天湖山茶厂隶属于宁德市蓝湖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茶叶产品,其中以各种有机茶为主,产品丰富多样,包括绿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红茶、白茶、日本煎青茶、手工艺茶等,年生产能力50万公斤以上,去年产业产值高达1.6亿元。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在蕉城区,茶叶以“一叶之轻”撬起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杠杆。
蕉城是“中国名茶之乡”,是全国重点产茶县,是中国近代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港口的所在地。自古以来,蕉城区产制名茶源远流长,天山绿茶源于三国、晋朝前后,随道教的传入而发展,其品种、花色历经变革,唐产“腊面”贡茶,宋产团饼茶,明清制“芽茶”贡品,后制造“蒸青”和炒青条形茶,当代制烘青或炒青绿茶。“天山绿茶”在1982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商业部授予“中国名茶”称号,以“天山绿茶”为原料窨制的“天山银毫”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章,2010年,“天山绿茶”、“天山红”分别获得上海世博会金奖,为世人所认可。
“虽然‘天山绿茶’红极一时,但伴随着“铁观音”、“坦洋工夫”等茶叶品牌的提升,这个为蕉城茶叶赢来无数荣誉的‘天山绿茶’品牌效应并不突出。”邱勇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公司生产的天山绿茶每公斤的价格才40至200元间,年销售量也才20至30吨。
“茶叶加工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茶叶品牌宣传有待加强等方面影响了‘天山绿茶’品牌的提升。”蕉城区茶业管理局局长郑康麟一语道破。
面对竞争愈演愈烈的茶叶市场,如何让“天山绿茶”的奖牌变成品牌,使之成为蕉城人的摇钱树,让“天山绿茶”梅开二度呢?
2004至2007年,每年安排茶叶新品种种植补助资金80万元,占年度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的70%;2008至2010年,每年安排茶叶新品种种植、清洁化加工厂设备及品牌建设补助资金110万元,占年度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的73%;2011年,安排用于茶叶新品种种植、清洁化加工厂设备及品牌建设补助资金达310万元;2012年,安排老茶园改造为主的生态茶园建设、清洁化加工厂改造升级、规模茶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品牌建设资金近500万元。
一组组数据显示,蕉城区始终把茶叶及茶叶品牌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加以培育,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茶产业扶持政策措施,为蕉城茶产业及“天山绿茶”品牌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创“天山绿茶”中国驰名商标。
“正是蕉城区全力打造‘天山绿茶’、‘天山红’公共品牌,不断加大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才使我们茶产业稳步提升。”邱勇介绍说,去年公司生产的“天山绿茶”系列产品年销售量达400多吨,今年预计达450吨,目前“天山绿茶·御春芽”每公斤售价高达上万元还供不应求。
如果说,八年前茶叶收入仅仅作为蕉城农民油盐酱醋及小孩读书的副业收入的话,那么,今天茶叶已经成为了蕉城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天山绿茶”正在走向复兴、再现辉煌。
据悉,蕉城区茶园面积从2004年的5.7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2.8万亩,新品种茶园从无到现在的5万亩,茶叶产值从4800万元到现在的近6亿元(不含加工产值),23万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从130元提高到2086元,占当年茶农家庭经营性收入的53%。此外公共品牌“天山绿茶”、“ 天山红”多次在国家级、世界级茶叶评比中获得金奖,“天山绿茶”向中国驰名商标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