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将把淮河滩变成百里名茶产业带 12-05
潢川县将把淮河滩变成百里名茶产业带 12-05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传统农业大县,如何打造经济强县、实现茶产业集群发展?信阳市潢川县的做法是通过抓扶持、强科技、培龙头,在沿淮滩区大力发展茶产业,把昔日荒凉的淮河滩变成了百里名茶产业带,此举开辟了平原滩区茶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大力开展茶园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茶叶加工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日前,提及茶产业的发展,潢川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兰恩民侃侃而谈,“2009—2012年,我县连续四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连续四年被市政府评为‘茶产业工作先进县’。”
如何打造沿淮滩区林茶间作模式?潢川县开创了先河,现已成功开发林茶间作种植模式43900亩。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生产的茶叶芽头肥壮、营养丰富、香醇味浓、回味甘甜。与此同时,该县为创响茶叶品牌,紧紧抓住信阳农专在潢川县建立茶叶教学科研基地这一平台,加大茶叶的研发力度,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加强与杭州茶叶研究会等国内知名专业科研院所联系,引进新品种,借鉴新工艺,融入新理念。
如今,以潢川县踅孜镇为中心生产的“淮南翠芽”品牌为代表的淮南茶叶畅销全国。大别山茶业公司生产的“淮秀”牌优质绿茶销往国务院,受到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领导的肯定;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光州”牌信阳毛尖、大别山茶业公司生产的“淮秀”牌信阳毛尖,在2012年全省名优茶评审中双双荣获金奖;副省长王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在视察潢川淮干滩区林下茶园时很震惊,连说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淮河滩区能种茶,没想到洪水淹没区能种茶,没想到茶叶种得这么好,没想到茶叶的品质这么好。
为拉长茶产业链条,增加茶农收入,2010年,潢川县率先在全市研发生产出了信阳红。2010年4月29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潢川视察时,称赞该县研发生产的“光州”牌信阳红茶在“金骏眉之下,银骏眉之上”。2010年10月,于观亭在北京品尝“光州”牌信阳红茶后说:“淮南茶,光州上;信阳红茶,光州香。”
培育壮大茶企业,着力建成百里名茶产业带。该县制定发展规划,在沿淮滩区建立20个千亩示范基地、20个标准化加工厂、创出10个茶叶品牌;每年拿出2000万元的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奖励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茶树良种工程;加大对茶农的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了全市有名的种茶、制茶能手上百名;加强与杭州茶叶研究会等国内知名专业科研院所联系;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推动龙头企业成为创名优品牌的生力军;鼓励支持区域性企业采取重组、兼并、入股等形式,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生产,培育出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潢川县大别山兴农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以淮南茶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
覆盖鄂、豫、皖三省的近万名茶农的跨区域专业合作企业——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以“诚信为本、仁义经商、先做人、后做生意”为经营理念,按照“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敢打敢拼,勇闯市场,创出了信阳毛尖的多项第一,成为全市茶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该公司董事长刘祥国,2010年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授予“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致富能手”、信阳市“劳动模范”。目前,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拥有入社茶场26家,年加工生产名优茶6.5万公斤,年茶叶销售额达780万元,带动乡村茶场30个,茶农5000余户,年户均增收600元以上。
潢川县踅孜镇淮南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五个统一”,入社社员320户,带动农户1500多户,连接生态示范茶园20多个,发展精细加工厂11个,服务周边2万余亩茶园,辐射到淮滨县的芦集和邓湾两个乡。
据悉,潢川县茶园面积现已发展到14.3万亩,开采面积5.8万亩,茶叶年总产量达1916吨,产值约4亿元;茶叶覆盖全县17个乡镇、从业人员达8.6万人;现有国营茶场2个,乡村茶场76个;茶叶加工企业1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县级8家,从事红茶生产的企业8家、乌龙茶生产的2家、花茶生产的1家;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23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2家。
谈到怎样继续做好茶产业集群发展这篇大文章时,潢川县委书记赵亮告诉记者:“继续抓紧抓好这一惠民工程,大力推进茶园建设,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经营效益,以实实在在的实惠调动全县人民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全面促进我县茶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