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潮”是茶叶行业发展的必然 1-06
“关店潮”是茶叶行业发展的必然 1-06
前些天在福州街头逛了一圈,亲眼目睹了一些此前还口号震天的品牌茶企,他们开出的茶叶连锁店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领略了这番“关店潮”的威力,感受到了传统茶叶店商业模式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持续性。成功使人愉悦,失败让人警醒,茶叶行业“关店潮”的出现,应该带给行业诸多的思考。
小打小闹难以取天下。中国茶叶行业七万茶企之众,确切地说应该是七万茶农办茶企,在茶叶产区几乎一家一本执照一枚公章,这样的茶企在中国很有代表性。“产供销一条龙”就是这些企业认为产品质量可靠的理由,取个名字印在包装盒上就认为是自己的品牌,从茶山挖土施肥到市场终端销售,都是茶农们一手操持着,茶农们的角色兼顾并没能展示中国茶农的多面手功能,而是在兴起不久的市场上制造了一波“关店潮”,此刻我们应该清楚多种角色兼顾的茶农办茶企,难敌市场疲软的些小波动。从发达国家的各个行业现状来看,一个行业要成为世界老大,它不在与这个行业有多少家企业,而在于这个行业的企业有多大规模。
遮遮掩掩无法取信消费者?中国茶叶行业和中国所有食品行业一样,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因而在茶叶市场的销售过程中,茶企总是用很多“金奖”、“名牌”等所谓的“荣誉”来美化产品,用很多离奇古怪的茶故事来吸引消费者眼球,而对茶叶的相关标准问题总是闪烁其词,一些茶企拿着国家标准做挡箭牌,而另一面的消费者者关注着欧盟标准、日本标准,消费者相信发达国家的标准应该是更安全的标准。提到标准问题,茶企真的很无语,茶叶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东西本身就难以做到符合欧盟、日本标准,农民自己又不能生产出真正低毒或无毒的农药;在茶叶市场的竞争中,茶叶产量又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激素在茶叶生产中就被农民看上了;再有些问题又是农民压根儿就无从知晓的,如果土壤中的重金属残留问题,农民没有化验过种植茶叶的土壤,国家没有施行区域农业规划,农民随便种植茶叶就算有什么重金属残留也无能为力,所有这些都制约着茶叶经营者面对消费者的底气。近期笔者想找一些可以通过欧盟标准检测的茶叶产品,绝大多数的茶企对这样的要求是不会答应的,偶有几家茶企给笔者提供了检测报告,虽然检测报告是参照欧盟标准检测的结果,但也只有检测少部分项目而不能说是完全符合欧盟标准的茶叶。食品安全问题很严峻,目前茶叶企业和行业协会也都采取尽量避免卷入这个话题,采取遮遮掩掩的办法应对,最终会使中国茶叶行业蒙受重大损失。
绝大多数茶企不会设计产品。近来笔者的公司想寻找一个合适的高端铁观音作为网络推广的产品,经与一些相识的铁观音企业联系,还到福州的茶叶市场寻找一番,最后还是没能找到笔者想要的铁观音茶叶。笔者想要找的铁观音是一种已经畅销的产品,或可以打造成畅销品的铁观音茶叶,要求的条件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价位和高性价比”,由于许多茶叶店的经营者是茶农,对于其产品要求“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在市场上算是上规模的铁观音企业中,通过对品名进行网页、新闻、指数等方面的检测,也没有具备畅销条件的产品。那么找些可以打造成畅销品的铁观音也是笔者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即企业有相应的历史背景足以让消费者感兴趣,产品有独到的包装和美观的外表,但这样的要求依旧让笔者空手而归。从茶叶的包装方面来讲,铁观音茶叶几乎是7克到8克多重量为一泡,是市场上单泡重量最大的茶叶包装,这样的包装就造成了铁观音茶叶作为高端礼品茶的话,造成产品重量过多,礼品盒单价过高而失去竞争优势。单个礼品盒单价过高,影响经销商的利润取舍,也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所以传统茶企的铁观音茶叶不适合作为高端茶叶礼品销售。笔者做过实验,把炭香型铁观音茶叶单泡重量减为6克装,冲泡出茶叶的口感并没有太大影响,这样的标准包装就可以把礼品盒的茶叶净重量控制在一两左右,作为高端茶就有了很好的销售竞争力。很多茶叶企业在生产茶叶时所做的包装,只考虑到外表是否有档次<而且这样的结论还未必有道理>,并不会为消费者送礼时去考虑买什么样的礼品茶合适。
据上所述,中国茶叶行业由于企业的微小而生存能力弱,由于产品质量没有标准而无法让消费者放心,由于产品设计上缺乏对终端市场的把握,茶叶店靠关系卖土特产的局面自然难以为续。在“关店潮”后才会使茶农们更清醒,才会去寻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门路,从长远眼光来看,“关店潮”只是茶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对行业的未来不仅不会伤及元气,还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许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