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高端茶价降幅超三成

未知 2013-05-11 11:06 茶叶
今年高端茶叶市场没有延续过去十多年价格飙升的趋势,反而因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至少

    今年高端茶叶市场没有延续过去十多年价格飙升的趋势,反而因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至少下降了1/3。

  对于有志于长期经营的茶商而言,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会给企业的成本控制、渠道建设,甚至上市募资等,都带来困扰。行业专家开出的药方,在于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营运,而这些却又都是困扰我国茶叶行业很多年的难题。

  高端茶价降幅超三成

  “今年打电话给一些老客户,都说再等等,没有购买的意思。”5月5日,上海某茶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的高端茶叶销售向来以团购客户为主,多为机关、高校、国有企业等。然而今年以来,由于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其团购客户的购买意愿也降至冰点。而自己掏钱买茶叶的消费群体,相较于商务、公费等消费群,毕竟还是少数。

  消费市场的萎靡,也让近年来价格飞涨的高端茶叶价格出现大幅缩水。上述主营苏州碧螺春的茶庄老板表示,在过去10年,碧螺春茶叶的价格涨了至少10倍。而今年3月中旬上市的碧螺春,实际售价为每斤2400元左右,较去年跌幅超过20%。

  杭州西湖茶叶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春仁也向记者表示,自去年年底起,该市场的高端茶商,普遍出现了高库存和滞销现象。因此在今年开春之时,当地政府部门曾专门召集茶叶龙头企业开座谈会,将今年的“明前茶”收购价格确定了下来,价格较去年同期普遍有超过1/3的降幅。比如其中一类保护区,今年的收购价是2200~2500元/斤,而去年为3500元/斤,二类保护区的收购价则在1200~1500元/斤,去年则为2000元/斤左右。

  “应该说800元/斤是个分水岭,这个价格以上的茶叶,今年卖得很差,而中低端茶叶市场,则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陈春仁表示,他所了解的很多杭州茶商,今年都将销售的主要精力,放到了中低端消费市场上了。另有部分茶企,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已开始将春茶引入大宗茶厂,生产符合大众消费的中低端茶叶。

  顶级西湖龙井的价格,从10年前的700元/斤,爆炒到去年的18万元/斤,获利者只是其中的少部分茶商,却使整个茶叶市场陷入“多输”的怪圈。

  上海茶叶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收购价格波动不大,茶农其实获利有限。价格高到离谱,真正爱茶之人喝不到好的茶叶。茶叶终端价格的剧烈波动,也让有志于长期经营的行业茶商遇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因此,今年高端茶叶的价格回归,对行业来说并非坏事。对于茶商而言,可利用这段时间,将产品做到更加适合消费市场,将渠道做得更加多元,将茶叶品牌做到更加深入人心。

  茶叶品牌缺失

  记者查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2年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时发现,居于榜单首位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不过20亿元。而在不产一片茶叶的英国,立顿红茶的年销售额数年前就已突破30亿美元。“最大的原因在于品牌缺失。”上述上海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作为业内人士,自己都说不出几个茶叶品牌。

  该人士表示,提起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品种,连外国人都熟悉。但具体到名茶叶的品牌时,却难得有叫得响的牌子。多年来,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毛尖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

  这也与我国的茶叶生产的格局及消费的格局有较大关系,如龙井、碧螺春等名优茶,只是一个地域品牌,其产量、产能都受到限制,大的企业介入有很大的困难。此外,消费区域性的特征也较为明显,如北方较喜欢喝花茶,南方则以普洱茶、乌龙茶为主,这一特征也造成了国内茶叶的生产经营极为分散。

  对于国内茶商而言,国内茶叶生产格局及消费格局的差异性,导致行业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专家曾建议茶企不妨将眼光瞄向国外市场,将中国的茶文化对外输出。但据记者了解,在茶叶出口这条路上,国内茶企走得同样不顺。

  长期以来,欧洲地区销售的茶叶基本被印度、斯里兰卡垄断。而作为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中国的茶叶一直被拒之门外。除了历史性原因以外,主要是因为农药残留等指标达不到欧盟标准。“出口产品利润低,主流市场占有率低,出口企业规模不大,出口制约因素增加。”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此前曾公开表示,这已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四大瓶颈”。

  有行业人士表示,国内公司收茶,凭的是“吃、闻、查、看”。而国外进口茶叶,却是直接要茶叶农产品的“农药检测报告”和“重金属含量检测报告”。抛开一些贸易壁垒的因素不说,国内的茶叶在农残的检测方面,确实做得还远远不够。这也使得中国的茶叶出口,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北非、中亚等区域为目的地,销售价格仅为每公斤数美元,利润低得可怜。

  诸多制约因素,也使得茶叶行业的募资变得艰难。目前,中国以茶叶为主业上市公司仅天福(06868.HK)一家,2011年在香港上市。在国内市场,安溪铁观音的IPO之路已经折戟,而福建本土的铁观音品牌华祥苑仍在继续冲刺A股“茶叶第一股”。

  上述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人士表示,产业集中度过低、生产销售过于分散、规模较小,以及茶叶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都是目前茶企寻求上市所面临的障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