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茶香成就了别具韵味的“北域江南”
海青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千年古镇。上世纪60年代,作为山东实施“南茶北引、南竹北移”战略的最早地区之一,历经半个世纪培育,海青的3万亩茶、上千亩竹,成就了别具韵味的“北域江南”。
海青茶香,得益于水。潮河和东、西甜水河,连同交汇的诸多支流,成就了这里的水乡。秀水潺潺,碧波拥翠,是海青“江北水乡”的真实写照。海青的江南诗情还不止于秀水,更在竹风。漫步竹林小径,仿佛置身天然氧吧,宁静秀雅,沁人心脾。放眼望去,满目的竹,葱绿青翠,赏心悦目,有人曾赞誉海青“盈盈绿水绕山峦,青青翠竹养心田”。秀水、翠竹、绿茶,构成了海青独特的生态文化。在海青,于竹林幽泉,舀一瓢山水,泡一壶绿茶,于此看竹、赏花、品茶、摘果、嬉水,四方游客会体验到身心的放松与回归。
这片生态宝地也曾遇到过考验。上世纪工业化大行其道之时,要不要引进工业项目,也曾困扰过海青人,但是他们始终坚守着保住青山绿水的信念,坚决不上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就在前两年,海青还拒绝了一个年产值10亿元的大项目。
留下了青山绿水,海青人精心打造茶产业。通过引进新品种、建设新园区、改进新工艺、策划新包装、打造新品牌、拓展新市场、塑造茶文化“六新一塑”综合措施,全产业链提升发展海青茶业。2014年7月,海青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1月,“海青茶”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认证;今年5月,海青5种茶叶入选“青岛十大名茶”。目前,海青4万多人口中,有一半的人在跟茶产业打交道。
近年来,海青人在传承历史工艺基础上,开始打造自己独特的高端茶叶品类。在青岛益元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村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独创的“海青佳人”茶叶,“这种茶叶的原材料非常稀少,只有被一种叫小绿叶蝉的昆虫咬过后留下唾液的嫩叶,才能作为原料”。李传村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我这个400亩的茶园,一年只能出40斤干茶,价格在万元以上。”
随着海青“竹风茶韵”特色逐步显现,前来海青旅游休闲的人越来越多,采茶、品茗、登山、赏景、吸氧……游客们在此流连忘返。游客的增多,又带动了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兴起。目前海青共有特色农家院53家、家庭旅馆和经济型旅店32家,可同时容纳7000余人就餐。海青人仅依靠茶业产业链,每年人均增收可达万元。
从去年开始,海青镇提出建设“江北绿茶古镇、美丽幸福海青”的战略构想,计划通过3到5年的努力,以茶园为主体,结合青山、绿水、竹林等自然资源优势,进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综合开发,形成“北茶古镇、静雅海青”独特旅游品牌。
为突出“茶乡、竹乡、水乡”特色内涵,海青镇依托农委、财政局专项资金扶持的海青茶业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了北茶国家农业公园,发展了碧雪春生态园、青岛颐馨苑茶文化产业园、龙跃生态园等一批集高端茶产品、茶叶交易、博物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化茶产业示范园。还修建了登山石道、观光亭、茶圣陆羽雕像等旅游景观。同时,借鉴江南小镇建设理念,统一外立面风格,统一门头牌匾门楣、立面挑梁挑檐等,目前整治面积达7万平方米,初步营造出了特色突出、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的城镇视觉空间效果。
在此基础上,海青大力引进与茶业和旅游相关的项目。今年以来,全镇新开工海青茶博园、杜鹃谷、茶业综合体、杉木生态园、国色天香牡丹园、忆江南旅游文化、太阳城庄园等12个大项目,总投资额达26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北茶产业联盟的海青基地,年内争创两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年内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千年古镇、北域江南、竹风茶韵、静雅海青’这张名片更加靓丽,让生态环境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海青镇党委书记李金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