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43号”开采清茶馆俏起来
今年杭州的天气情况特殊,与庞颖合作的那位七十来岁的茶农大伯,连用了三个“真没想到”表示自己的诧异。“第一,真没想到去年底的雪天,杭州会有这么低的气温;第二,真没想到3月份还有这么强的寒潮;第三,真没想到3月6日翁家山就开采茶叶,8日梅家坞开动,而更早的新昌茶在3月3日就开采了,这还在正月里啊,往年一般要到3月中旬才开采。”
西湖龙井中,萌发较早的“龙井43号”受损严重,一些早萌芽的群体种也未能幸免。而龙井老茶树,因为萌芽较晚,影响倒不大。“总体损失可能在30%以上,而第一拨的茶叶受损起码有六七成。”西湖本山茶庄掌门人倪建财拿出一捧叶头受损的新茶,“完全没用的茶叶丢弃不算,就是这少数还能用的茶叶采下来,随便挑挑,都能挑出这么多品相不好的。头拨茶是最贵的,品相稍微差点,就卖不了了,这些只能留着自己喝。”
“不过由于降雪降霜,保留下来的龙井茶叶,口感会更好更甜,可能就像霜降后的青菜特别甜糯吧。”庞颖这么形容今年这一拨新茶。
据了解,今年第一拨龙井新茶收购价提高了20%以上,可对茶农来说,依然是损失惨重。“今年,总体能保本就不错了。”有茶农这么说。因为茶叶受冻受损,茶农还需要倒赔费用,请人将废茶摘掉,否则会影响第二拨茶叶的生长。
终端客户的零售价倒没有上扬,基本与去年持平,可能是受到整体经济形势影响。“真正好的本地茶,是不愁卖的。”和其坊掌柜舒晓燕说,但后面第二拨的茶,到底市场形势怎样,可能茶商心里都不是很有底,龙井茶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但追求好品质茶叶的个人越来越多,应该还是有市场的。”
虽然龙井新茶是越早越嫩、价格越贵,但其实最早的茶叶,口感未必最好。“对于自己消费的茶客而言,清明前后的茶叶是最好的。”倪建财认为,这时候不但价格相对合适,而且各方面口感更到位。
说到个人对高品质茶叶消费需求的提高,其实从近几年杭州茶馆、茶楼的变化也可看出。
早些年,杭州以自助式茶楼为主。那时候,消费人群对自助食物品种、数量的要求,远远高于对茶本质的需求。而这些年,随着消费者对茶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餐饮业的高度发展,市场变得更为细分。高品质的清茶馆越来越多,人们对茶本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辅茶的,是一些简单但精致的茶点,不再是品种繁多的自助食物。
一方面,原来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平方米的自助茶楼,向小而精、一般在两三百平方米的清茶馆转型;另一方面,原来一些只做销售、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的门店,也开始往“销售+茶馆体验”模式转变,也做成两三百平方米的清茶馆。同时,一些艺术品画廊、素食餐厅、健康食品销售店和个性化的服装店,也推出了喝茶相关的内容,整体形式更为多元化。“‘杭为茶都’,杭州的茶馆行业和茶叶产业,一直都还是全国的风向标。”舒晓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