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粮食生产很可能圆满收官

食品产业网 2010-10-29 17:10 粮食
秋粮丰收却遇凶悍游资 食品涨价平添通胀变数-食品产业网
  全国秋粮收获已经接近尾声。据权威部门信息,今年秋粮有望继续增产丰收,一度引起较大担忧的粮食生产很可能圆满收官。

  然而食品价格走势并未到令人高枕无忧的地步。分析人士认为,9月份我国CPI涨幅达到3.6%,并可能在10月份扩大至3.8%-4%左右。今年我国粮食、生猪等主要食用农产品库存情况并不紧张,但在充裕流动性、大宗农产品海外价格上涨以及较强的通胀预期影响下,农产品价格的“窜动”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物价形势的最大隐患。

  秋粮丰收在望

  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今年秋粮产量数据。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相关部门了解的情况,尽管今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秋粮主产区后期生产形势较好,今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问题不大,并有望连续第7年增产丰收。“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5%左右,粮食丰收将为我国整体价格形势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

  “今年夏粮略有减产,但从全年粮食形势来看,今年是个丰收年。”一位上述权威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先前公布的数据,今年我国夏粮和早稻产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减产,其中夏粮总产量为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0.3%;早稻总产量为626亿斤,同比减少6.1%。在这样的背景下,秋粮夺取丰收意义重大。

  然而在食品产业链的末端,不少消费者却反映食品价格有了明显上涨。在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集贸市场,近来蔬菜价格的变化令一名河南籍的小贩印象深刻。“大白菜去年最低的时候一、两毛钱一斤,现在这里的批发价是5毛8,市区零售价格要到9毛、1块钱一斤。其实我们每斤只能赚5、6分钱,其他环节怎么赚钱我也不知道。”

  除了蔬菜,粮油价格方面的涨幅也相当明显。在新发地粮油交易区,一位商铺老板介绍,“这种红袋子的东北大米算是比较便宜的,去年每袋60斤的价格是96、7块钱,今年改成了每袋58斤,价格是105块钱。”

  该老板还表示,近几年来,米面价格每年都会涨几块钱。旁边的一位顾客接过来说道,“食用油的价格涨得就更快了,甚至有翻倍的趋势,还有就是绿豆等杂粮价格也涨得很多。”

  在主要食用农产品中,目前猪肉价格还维持在较低水平。在北京市西城区里仁街盛鑫超市,鲜猪肉价格为每斤10元左右,和今年上半年差不多。“猪肉价格比去年最低点涨了一两块钱,但总体处于稳定水平。”一名商贩表示。

  充裕资金成涨价推手

  与2007年上一轮食品价格推升物价上涨时相比,当时我国猪肉等产品供需失衡明显,且经济需求显露过热迹象。今年在主要农产品并未严重减产的背景下,食品价格的“小高峰”不难觅到资金推动的影子。

  “菜价一个劲地涨,我们其实并不希望这样。”在新发地市场,一位山东寿光籍的菜贩子说,“我们这的蒜薹一斤3.5元,几个月前不到3元,价格涨了以后很多老百姓就去买别的菜了,有时候我们还不得不贴钱卖。”

  然而有的消费者并不这么看,“以前都是菜农直接拉出来卖,现在光是菜贩子都有好几道,价格层层加码,肯定比以前贵多了。”

  今年8月份,国务院曾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蔬菜供应和价格稳定问题,并提出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从统计局数据来看,9月份鲜菜价格上涨18%,涨幅虽然连续两个月回落,但仍位于较高水平。

  今年以来,不少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变化,其中不难发现短线资金炒作的背景。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上半年绿豆价格暴涨时,曾发现少数期货公司囤积数千甚至上万斤绿豆,拉升价格后获取利润。

  粮食方面,近年来一些地区也不时出现秋粮收购不规范的现象。如少数单位为赚取保管费用和储粮利润,粮食收储上来后有意无意地延长库存时间。储备粮投放的不及时,可能造成企业和居民的涨价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省份的农民不再将粮食卖给当地粮库,而是交给个体粮贩子,后者已挤进了原先的粮食产销环节,并可能对局部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此外还应注意到农户的惜售心理和涨价预期。近年来,随着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粮库数目增多,农户卖粮难度降低,一些农民产生了观望惜售心理。如果价格上涨就卖出,不然就留作口粮。

  招商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日前棉花、白糖期货价格创出新高,玉米、小麦以及早籼稻等谷物价格也发生明显上涨,这将进一步推升国内通胀的预期。如果说绿豆、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大涨可能是游资推动的话,棉花、食糖、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则可能意味着,泛滥的流动性主导的通胀预期可能令商品市场成为资金的理想避难场所。

  报告认为,从国际上来看,7月初因小麦减产而引发的大宗商品反弹行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基本面的改善,可能已经演变成农产品牛市的反转行情。尤其是我国对大豆原料的巨大缺口以及玉米市场缺口将扩大的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蛋白、油脂类品种价格可能出现跟随上涨的趋势。

  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9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6%,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拉动CPI达到75%和16%左右。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楼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居住类价格已现见顶回落态势,9月份居住类价格上涨4.3%,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其他非食品价格在需求未明显过热的背景下,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样来看,食品价格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胀最大变数。

  从短期价格走势来看,根据商务部价格监测数据,10月份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仍然维持环比上涨趋势,但涨幅有所回落。而当月翘尾因素的负拉动贡献趋于弱化,这样来看10月份CPI涨幅再创新高已经是大概率事件。至于具体幅度,不少分析人士预计将达到3.8%-4%之间。

  再向后看,11、12月份翘尾因素拉动将逐步消失,再加上蔬菜等价格的季节性回落,年底我国CPI涨幅可能有所回落。但目前尚存疑问的是,在明年春节因素的拉动下,食品价格涨幅是否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央行新近公布的三季度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指出,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容忽视。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明年粮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虽然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种粮成本提高,工业用粮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预期的影响导致的惜售等现象,粮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则表示,从长远来看,农产品价格包括粮、油、肉、蛋、菜肯定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未来要把价格控制在群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涨价的幅度和速度得到控制,这是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