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粮食“七连增”,创造历史奇迹

财经网 2011-04-28 14:41 粮食
粮食七连增,堪称奇迹。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54640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亿斤(1560万吨
  粮食“七连增”,堪称奇迹。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54640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亿斤(1560万吨),增幅为2.9%。这标志着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0000亿斤(5亿吨)以上。同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331.5公斤,比上年提高6.9%,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2%上下;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以上,机械化水平扩大到52%以上。我国粮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堪称奇迹,成为国内十大新闻之一。

  粮食“七连增”,意义巨大。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首次实现“七连增”,事实有力说明:(1)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扶农、兴粮、富民增产举措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些取得重大效果的举措应该继续坚持实施,并需要加大力度。(2)表明了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增强。在抗击频仍发生的极端气象和地质灾害的条件下,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夺取粮食“七连增”,决定性的手段在于不断加强防灾抗灾的能力。(3)打破了我国粮食生产五年中“二丰二平一歉”的生产周期。粮食“七连增”表明全国粮食总产能稳定达到5亿吨以上的水平。(4)增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国际市场粮价风云跌宕的形势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加强了抵御国际市场输入性通胀的能力;(5)再次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能力主要依靠国内能够养活自己,击破国际上一浪又一浪所谓的“中国粮食威胁论”。

  粮食“七连增”,喜中隐伏远忧

  冷静评析我国粮食“七连增”后的形势,一则是令人惊喜,一则是仍存远忧。概括说,我国粮食存在“五忧”。

  一忧,“忽视粮食安全”的思想仍较严重,种种怪论影响舆论。当前,国内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至重、至要”战略任务的观点,是占主流的认识。但是在主流观点之外,还存在忽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在一些地方“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落实,有的地方反映说:现在是“米袋子总理负责制”,而不是“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此外,还不时出现种种影响舆论的怪论,众“说”纷纭。举其要者包括:一是“得不偿失”说。认为建造工厂发展工业,比搞农业、种粮食效益要高得多;二是“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有害”论。认为政府划定的耕地“红线”弊端甚多,注定是要突破的。三是“粮食无忧”说。认为在粮食“六连增”、小麦“七连增”的条件下,已不必为粮食发愁,典型表现是大面积浪费耕地、毁坏粮食作物事件屡有发生。四是“市场保障”说。认为“市场不但能够保障安全,而且能够最优地配置”,国际市场更可靠。五是“人造安全”说。有少数研究者认为,粮食安全问题“是人造的”,即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叫喊“狼来了”,人为“制造出粮食不安全的舆论”,以索取国家资金。归结这些观点和做法,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大危害性,不可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认清形势和澄清认识,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决不可盲目乐观和丝毫放松,必须警钟长鸣。

        二忧,粮食供求依然“紧平衡”,未来粮食消费大于供给。据我们初步研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1、粮食供给会稳步提高,但将“产不抵消”。随着人口的增长、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现代食品工业的振兴和饲料工业的扩大等因素决定,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呈刚性增加。预计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和主要谷物稻谷、小麦、玉米的产量与2015年比较,都稳步增长,只有大豆总产量趋于降低。2020年,全国粮食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分别为59517.27万吨和60969.44万吨。2015年,全国粮食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分别为56349.16万吨和57409.16万吨。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5年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增长3560.28万吨,每年需求量增长712.06万吨。与此相对照,同期,全国粮食总供给量增长3168.11万吨,每年供给量必须增长633.62万吨。总需求的增长量超过总供给增长量392.17万吨。这表明届时全国粮食仍然供不应求,仍然存在缺口,而且粮食供求结构不平衡。其中,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三大谷物品种的供求平衡关系各不相同,玉米缺口较大,主要是全国饲养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所致。这也是全国粮食总需求量超过粮食总供给量的主要原因。

  2、粮食主产区日益集中,主销区供求缺口扩大。随着农业粮食生产结构和居民生活结构的不断变迁,全国粮食生产日益集中化,重心逐步北移,集中到东北和中部地区。能输出商品粮的省份越来越少,只剩下五、六个省。从粮食生产分省的结构看,从2004年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七连增”。2010年,夏粮实现“七连丰”。在粮食总产量中,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7%;18个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仅为24.5%。2009年,粮食年产量在3000万吨以上的河南、山东、黑龙江、四川和安徽等5个省的粮食总产量高达2001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高于37.85%;如果加上其他粮食主产省河北、吉林、湖南、湖北和辽宁等,以上10个主产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1.7%以上。与此相对照,原来一些有余粮输出的省份现在变成为自给省,而原来一些粮食自给地区变成为粮食销区,可以输出商品粮的省份越来越少,只剩下五、六个省。全国粮食主产区日益集中、主销区供求缺口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我国粮食产销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矛盾和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应对。

  三忧,资源约束将进一步严峻,粮食生产资源配置不相称。目前国家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必须正视: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隐伏着风险因素或者说是隐患。这主要包括:人均耕地资源少,禀赋趋劣,数量趋降;人均水资源量少,与需求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仍有46.5万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62%,其中强烈、极强烈、剧烈水力侵蚀面积分别占全国相应等级水力侵蚀面积的39%、64%、89%,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粮食供求区域性矛盾凸显,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后金融危机条件下世界粮食产销更增加不确定因素,输入性通胀因素不容忽视。作为农业粮食生产基础的土地,不仅数量趋于减少,而且质量也趋于下降,“低、费、污”日益成为我国土地土壤质量的核心问题。所谓“低”,是指基础地力低,即在不施肥时农田靠本身肥力可获取的产量;所谓“费”,是指土壤更多地吃肥、吃水、吃药等农资,才能增产或维持高产,导致“费”;所谓“污”,是指农业污染严重。据权威部门的资料,我国每年的农药耗用量高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农业污染耕地面积大1.36亿亩;地膜耗用量达63万吨。所有这些,导致土壤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的有机物的严重污染。没有质量或者说质量下降土地,与土地面积数量缩小,同样令人担忧和不安。

  与我国资源约束相对照,我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也很不相称,尤其是稻谷生产的“北移”令人担忧。从世纪之交以来,全国粮食生产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转变,粮食供求结构由“南粮北调”转变为“北粮南运”。南方是稻谷的主销区。然而,阳光充足、水源丰沛、适宜于种植稻谷的南方,稻谷种植面积不断缩小,主产区的地位不断降低,而主销区的地位则明显上升。从水资源的条件看,我国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9.6%,人口占44.3%,而水资源仅占14.5%;黄淮海地区耕地面积占34.7%,人口占39.4%,而水资源仅占7.6%。在过去10年中,我国增产粮食最多的河南、吉林、黑龙江、山东和辽宁等5省,都集中在北方地区。在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北移”之后,黄淮海流域和松辽流域成为粮食优势区域,灌溉水源更加紧张。拥有80%水源的南方地区,适宜种植水稻,但稻谷种植面积日益萎缩。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粮食产销平衡关系和粮食安全,对其持续性不能不使人担心和忧虑。我以为,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严重隐患,必须认真加以应对。

  国内国际新环境和新因素表明了“五个进一步加大”:一是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三是极端气候对农业粮食生产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四是种粮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五是解决贫困人口粮食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总之,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我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与加重。尤其是,全国62%以上人口为主食的大米的需求量一直呈刚性增长。稻谷产销一直存在缺口。

  四忧,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大军薄弱,不适应振兴现代农业的需要。我国农村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需要有效开发利用。然而,现在出现严重的矛盾:一方面劳力剩余,需要继续转移到非农产业;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大军薄弱,农业粮食生产靠“六零三八部队”。后者是指,在农村务农种粮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几乎没有青壮年。这样的产业队伍存在着致命弱点:其一,体力弱。由于他(她)们年迈力弱,无法承担需要重体力的农业劳动;其二,知识缺。因为他(她)们一般缺少先进科学知识,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粮食产业的需要;其三,技术低。由于(她)们不会使用先进科技新产品、新方法和新工艺等,所以很难推广新技术;其四,再塑性弱。由于(她)们一般接受培训的兴趣不高,培养前途也不大,所以不可能把现有农村的老人妇女培育成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大军。鉴于上述,在农村需求劳力关键时刻“民工荒”也时有发生。最近,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但是不少地方抗旱保苗进展不力,甚至有的田块没有出苗。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划算”。由于各种相关成本提高,致使投入产出相比较,农民感到“不划算”,还不说要搭上许多用工。二是缺劳力。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无人抗旱”。一个农业粮食大国,缺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又稳定的产业大军,不能不令人担忧。

  五忧,外国垄断粮商蚕食我国粮食产业,意图控制我国粮食市场。先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后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一路贬值,证券、债券等传统投资产品的风险增大。由于美元趋向弱势,更带动以美元计价的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扬。这些因素,都刺激和驱动国际投机资本流向价格不断上涨的粮食市场。实际上,一些国际金融投机“大鳄”,早已经在捕捉时机和布局安排涉入农产品市场,利用其雄厚的投机资本在期货市场上炒作,制造极高的牛市行情,以从中渔利。世界跨国粮食集团变本加厉地利用国际粮价上涨的机会牟取暴利,对推动国际粮价飞涨推波助澜。目前世界上有四大跨国粮商,被称为“四大粮食帝国”,即“ABCD”:“A”是“ADM”(ArcherDanielsMidland);“B”是“邦吉”(Bunge);“C”是“嘉吉”(Cargill);“D”是“路易达孚”(LouisDreyfus)。这“四大跨国粮食集团”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拥有绝对的粮食定价权。冷静分析和审视,此波国际粮价持续暴涨居高不下,四大粮食垄断集团是重要策划者和推动者,也是暴利的牟取者。据媒体报道,“ABCD”四大跨国粮商在此轮国际粮价变动中都大发横财。2007年5-11月,“嘉吉”净收益同比增长了61%。“邦吉”在同年前9个月净收入增长107%。美国2007年农产品出口量并未有大量增加,但是出口额却显着提高,达到82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0亿美元。必须清醒识破国际投机资本的伎俩。投机者惯用的手法是,把粮食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炒上去,把市场价格炒得沸沸扬扬,造成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的假象,引诱不知底细的人们上当受骗,跌入隐蔽的粮食陷阱。迄今,我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几乎没有话语权,国内企业多是利用西方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容易误入“圈套”。近期国际粮价持续暴涨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是,投机资本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我们决不可麻痹大意,而必须保持清醒和警惕,加强信息研究,形成可靠的主流信息,做到认真防范,牢牢掌控自己的粮食主权。这是我国粮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