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单产和总产均创下历史新高。1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对全国200个产粮大县、300名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300名种粮售粮大户和100名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对粮食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省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表扬。气象部门有8名同志获得殊荣,其中,两名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6名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
记者了解到,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主任余卫东,国家气象中心主任工程师吕厚荃(女)。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的有:河北省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姚树然(女),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乌兰巴特尔(蒙古族),吉林省榆树市气象局局长、工程师徐学军,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黄永平,四川省绵阳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蔡元刚,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贺文彬。
此次粮食生产表彰奖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表彰对象最全、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表彰对象包括产粮大省、产粮大县(农场)及种粮售粮大户,并首次对粮食生产贡献突出的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表彰。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信心。
中国气象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在建设“两个体系”和气象现代化建设中致力于为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提供优质服务,气象预报预测、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尤其是今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全国粮食稳定增产气象服务行动方案,通过开展强化关键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气象服务、大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保障粮食增产服务能力等措施,强化部门合作,千方百计为实现粮食增产提供气象服务。在粮食播种至成熟收获期间,各级气象部门全程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先后深入到全国24个省份的800个粮食主产县积极开展关键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气象服务。在北方冬麦区干旱发生期间,中国气象局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统筹协调,适时组织相关省市开展跨区域飞机与地面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有效缓和了部分冬麦区的旱情,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