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保安全 炼就精明眼
投资保安全 炼就精明眼
黄金饰品成色不足
家住广州番禺市桥的龙小姐,最近因为一根黄金项链,与丈夫赵先生发生了几次口角。
两年前龙小姐与丈夫结婚,赵先生给龙小姐买了一套黄金饰品,包括一根项链、一对耳环、一个戒指。本来,龙小姐和赵先生准备是要买周大福、周生生等大品牌的,但后来为了图方便,就在市桥一家自称也是香港品牌的金店购买了金饰品。当时购买的时候,销售人员承诺,金饰品是千足金,有相关检测证书,并开了发票。
今年春节过后,龙小姐在央视二套上看到一则报道,北京一位消费者购买了周大生、金万鸿的黄金饰品,购买的时候销售人员都称是千足金(含金量达到99.9%的为千足金,99%的为足金)。但该消费者将两件黄金饰品拿到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却显示,周大生所谓的99.9%的金项链,含金量只有99.63%;而金万鸿千足金吊坠的含金量实际才97.03%,这比标签明示的含量差了2.87%。
看到这个报道后,爱较真的龙小姐对自己结婚时购买的金饰品的黄金成色也心生怀疑,于是将金饰品送到相关机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龙女士手头的那套所谓的千足金饰品,黄金含量只有99.3%,根本就不是千足金。夫妻拿着检测报告去找商家,谁知商家已经人去楼空。龙小姐埋怨赵先生,结婚戒指、项链对个人而言纪念意义重大,现在手头的黄金饰品却“货不对板”,当初就应该买大品牌的。赵先生觉得,尽管成色不足,但总量相差不到0.5克,也就是一两百块钱的事,还拿几百块钱去检测,费时费力,不值得。夫妻双方为了这个事情,多次口角。后来赵先生又买了一套周生生的黄金饰品给龙小姐,才将这事“摆平”。
专家观点
买金饰品还是选择大品牌
广州京鑫银业首席黄金分析师朱志刚指出,尽管这两年也有一些大品牌的黄金饰品被曝成色不足,但这更多属于偶然现象,很可能与检测方法、检测部位有关。比如焊接处有焊料,如果检测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是成色不足。
“一件饰品,以20克计算,99.9%和99.6%的成色,相差只有0.06克,也就是10块钱的事。七八千块钱的一根金项链,为谋10块钱的小利而故意降低成色,大品牌谁会这么做?”据朱志刚透露,几家金饰品大品牌,都是找固定的几家大加工厂定做的,这些大厂也会对产品负责,一般都会用99.95%的原料金,来确保黄金饰品的“千足金”。
但是,一些小品牌,却因为加工工艺、品牌意识等因素,往往会造成金饰品“成色不足”,朱志刚指出。
朱志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金饰品的时候,还是尽量选择大品牌。“尽量去大商场购买大品牌的金饰品,但没有必要去刻意做检测。大品牌都会有检测证书,有保证书、发票,出了问题是要负责的。金饰品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做品牌不容易,不会为这点蝇头小利而毁了自己的品牌。”
但朱志刚也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去小金店打金,往往会被偷金。“他一个柜台月租金3000—5000元,打个金收50元加工费,一天没几个客人,不偷金根本就无法维持。即使要打金,也应该去大商场的正规店家去加工,这样才有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田志明
典型案例【收藏篇】
珠宝造假现象频发
广州市民宋女士近日在珠宝玉器市场花1500元买了一串紫水晶项链,回家佩戴几日后发现,颈上有掉色现象。咨询专业人士后才知道,原来是表面涂色的假水晶饰品。
据了解,这种处理方法原来主要用在多孔多裂的玉石上,现在则主要应用在水晶造假上,即把无色或浅色的水晶用黄色或紫色溶液浸泡而仿黄晶、紫晶。另外市场上也有用紫红色笔在无色手镯表面涂色仿紫罗兰的现象。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玩市场上出现种种珠宝造假现象,欺骗收藏者及消费者,让人防不胜防。
类似假水晶现象,欺诈者不仅在紫水晶上下文章,还有时下年轻人追逐时尚青睐的碧玺饰品。有珠宝专家表示,市场上的碧玺饰品往往掺杂了一些其他品种的宝石,如绿帘石。专家建议,选购碧玺的标准是首先要透。碧玺越透明质量越好,不要有明显雾感或不透明;其次,要看成色。碧玺以红色、蓝色、绿色较为名贵,在项链和手链中则以颜色丰富为佳。碧玺的颜色比较丰富,而较有价值的是双色碧玺或多色碧玺,以内红外绿的“西瓜碧玺”较为珍贵;另外,碧玺猫眼属于碧玺中的上品。
专家观点
透视假珠宝的几种造假方法
近年来,在翡翠、白玉、钻石等投资品种已被疯狂炒高之后,彩宝未来的投资空间似乎已凸显。不过,动辄成百万上千万元的彩宝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有些承担不起。手头不宽裕但又喜欢彩宝的消费者往往把眼光放在中低档的品种上。
以碧玺为例,市场对于碧玺的关注是从2000年开始的,到2009年时,碧玺的均价已普涨3-5倍。但业内判断,未来碧玺仍有较大升值空间,5年将形成千亿元的市场销量。这种对投资的需求就给不法商家钻了空子。
有业内人士透露,造假伎俩多出自广州珠宝玉器市场。专家提醒,这种处理方法鉴别起来比较简单,只要留心就不会放过。主要归纳了以下几个鉴别方法。
障眼法将无色宝石或颜色较浅的宝石用有色绳串起仿有色宝石,主要用于黄晶、紫晶、海蓝宝石、托帕石等。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处理方法,因其并未对宝石本身进行处理,但这种方法易使初入行者在价格的判断上失手。
鱼目混珠法在一串珠链中混入其他较便宜的宝石如玻璃、合成宝石、处理宝石等。如黄晶中混玻璃,天然水晶中混入合成水晶,碧玺中混水晶,翡翠中混处理翡翠等。
抛光粉致色法在无色或浅色翡翠手镯内外表面残留较多绿色抛光粉以改变手镯本身的颜色。这种方法几年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冷了一段时间,现在又火了起来。检测发现这种方法用于仿油青种翡翠较多,在检测中要特别留意颜色均匀、色调偏蓝的翡翠手镯。
镀膜法在广州的珠宝市场上镀膜法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石榴石镀膜法。在红色石榴石表面镀一层具有金属光泽的薄膜,透光观察显赤红色,业内称为“赤血石”。2.水晶镀膜法。在水晶晶簇表面镀具金属光泽的膜用来作“彩虹石”销售。3.琥珀镀膜法。在黄色琥珀底面镀一层深红色的膜用来改善琥珀的外观。4.玻璃镀膜法。用来作仿真首饰。5.镀膜彩斑菊石。镀膜主要用来对彩斑菊石原料进行保护,因彩斑菊石具层状结构,如不加以保护表层容易脱落。
南方日报记者谢梦
典型案例【买房装修篇】
精装修住宅成本仅为标称的一半
精装修一步到位,拎包入住减少二次污染,近年来在“环保”大旗下,开发商推销精装房的动力越来越大。但“安信地板门”事件却再次动摇了消费者对精装房的信心。
根据新浪乐居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安信地板”事件后,66.70%受访购房者表示购房时不会选择精装房。其中,55.60%受访购房者最担心精装修楼盘出现装修用材差、不环保的问题。33.33%的受访购房者表示若购入精装修房,会找验房机构对精装修情况进行检测。
再次回顾此次安信地板甲醛超标事件不难发现,尽管甲醛释放量超标明显,但该批次地板在安信的出厂检验中以及万科的自行抽检中却都得以顺利过关。“甲醛检测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温度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其结果”,安信地板董事长卢伟光辩称,该批次地板的确在出厂检验中是显示合格的。
同时,万科总裁郁亮也坦承,尽管万科对所有进场货品都有抽样检查,但该批地板没有被抽到,存在工作疏忽。究其原因,目前国内对精装房装修质量尚未出台强制性标准,精装房的质量是否合格、甲醛是否超标,依然只能依靠开发商的自我约束与检测,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开发商当然爱用全装修,号称1500元每平方米的装修,实际投入可能只有一半。开发商说送1500元的精装修,实际上还等于赚了购房人750元。”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建材业一直存在A货、B货的潜规则。所谓“A货”,一般在流通领域价格比较高但质量可靠的产品,“B货”是特供产品,通常供应给开发商,依靠价格取胜。同品牌的A货B货在用料和做工上存在较大差异。万科执行副总裁周卫军就表示,集中采购可以大大降低采购价格,相对于“A货”,万科采购地板成本降低幅度超过40%。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其实在建材业很普遍,开发商精装修所采用的很多建材型号、花色普通人买不到。这是因为厂家会接到开发商大单,仅为这个楼盘生产这个型号、说白了就是定做低价格的产品,这中间难保不出现为了中标而质量不合格的。
“例如一些知名品牌的马桶,在很多业主心中,其主流产品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而开发商如果下订单,订货价格只不到400元,仅1/5。”该业内人士透露,而在隐蔽性材料方面,以次充好的情况更为猖狂。“比如电线,4平方米的电线有6元的,也有2元的,品质和安全性差距非常大。”
事实上,有专业验房机构透露,精装修住宅所用的门窗、油漆、瓷砖、木地板、衣柜等家居建材产品很少在交楼标准里注明名称规格,实际交付达不到样板房的标准,而且装修材料也与样板房有出入的现象十分普遍。
专家观点
应尽快制定统一验收标准
“毛坯房只是一个半成品,是房地产初级发展阶段的表现。”广东省房协会长蔡穗声表示,“虽然现在出了一些问题,但是精装修肯定还是今后产业发展的大方向,这些问题也是前进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开发商搞装修有问题,但是总比让千家万户去搞装修,出的问题要少。”
出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考虑,精装修产品必然是未来房地产的发展方向。2008年,住建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引导和鼓励新建商品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者菜单式装修,逐步达到取消毛坯房。
在国家《“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对国家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项目实行精装修制度,地方各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对未实行精装修的绿色建筑不予颁发销售许可证,到2020年末全部建筑基本实现全装修。
然而,由于信息的严重不透明、不对称,消费者对装修过程使用的产品质量难以获知,对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甚至可能遭受的健康威胁更是无从了解。记者了解到,广东在2009年推广过“交楼样板房”制度,而广州在2007年曾推行过住宅装饰装修工程验收标准,但都不具有强制性。
为了维护众多购房者的利益,也为了更好地推动住房产业化,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精装房验收标准,从材料、施工、验收、合同方面对精装修房进行全面把关。在此次“甲醛门”后,万科总裁郁亮就直言:“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一个统一的精装房标准,以便于我们业界去执行,万科十分愿意去帮助这些标准的制定。”南方日报记者牛思远
典型案例【股市篇】
中恒信“抢帽子”非法获利4.26亿
随着中国证监会誓言打击非法交易,各种违法违规案件近期不断出现在证监会的披露名单上。2011年曝出的“史上最大股票市场操纵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被监管机构认定有计划地“哄抬股价,逢高卖出”,涉及552只股票,累计交易金额近572亿元,获利4.26亿元人民币。
中恒信市场操纵案,是证监会2011年公布的操纵股票规模最大的一起案件。经查,自2007年4月到2009年10月间,涉案人员薛书荣、郑宏中等人用“抢帽子”的手法,从事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他们通过广州登立广告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用4483万元购买了9家电视台早、中、晚间证券栏目时段,播放荐股节目,吸引投资者入市,并在节目播出当日或第二个交易日,将预先买入的股票迅速卖出获利。
经查,中恒信在推荐股票时,为了吸引股民给自己披上了价值投资的外衣。为了增加对中小投资者的欺骗性,中恒信还在荐股分析师上面做足了文章。从2007年4月到2009年10月期间,中恒信先后与10家证券公司和8家投资咨询机构的30名证券分析师进行合作,让他们在荐股节目中担任主角。这些人都具有国家证券分析师的资质,他们的推荐,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有诱惑力。
从手法上来看,分析师们先是把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遍。进一步再分析当前的热点的板块、行业,进而在这些热点板块中重点推荐1-2只股票。经常还会把他们以往推荐股票的业绩吹捧一下。在这些人的炮制下,所谓的黑马集中营、天天涨停板、千金难买早知道,在一些电视台大肆传播,让普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难辨是非。为了更广泛传播,中恒信使用了多家卫视媒体来进行荐股,影响力就更大,随之带来的受害的股民就更多。
专家观点
摒弃“一夜暴富”思想
针对中恒信等案件中暴露出的证券分析师严重违规问题,证监会迅速出台了关于加强证券分析师监管的相关文件,广电总局也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管理的通知》。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这无疑对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起到关键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日前从广东证监局获悉,2011年广东辖区内共办理主办案件24起,其中正式立案案件7起,非正式调查案件12起,分别占同期证监会系统相应案件数的7.45%和10.43%。通过配合公安机关侦破了一批特大非法证券案件,捣毁犯罪窝点10余个。同时,加强“整非”宣传,分批公布了62家没有证券资质的机构黑名单。2011年,辖区“涉非”信访量同比下降63%。据悉,广东证监局近期将配合省里正在开展的“三打”(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活动,掀起新一轮“打非”高潮。组织地方证券期货协会或驻地证券期货机构对当地广播电视证券类节目进行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各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保持对非法投资咨询、非法发行股票、非法委托理财活动的高压态势,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
对于股民来来说,关键还是要从自身入手,时刻保持理性,摒弃“一夜暴富”和天上掉馅饼的投机思想。广东证监局有关负责人给股民支招,避免以下常见的陷阱:一是拒绝接听陌生的异地荐股电话;二是不要接受没有合法证券业务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三是不要相信夸大宣传过往荐股业绩、公开招收会员的证券节目;四是从网站入手,不要相信免费“推荐黑马”、免费赠送牛股或者免费索取选股投资策略等非法证券网站;五是从经营方式入手,,不要参与不受法律保护的全权委托、承诺收益、约定利润分成等违法违规证券活动,不要把证券投资咨询服务费用汇入任何个人账户。南方日报记者贾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