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绿色生态殡葬成为常态 冷水江

红网 2012-04-05 10:26 粮食
绿色生态殡葬成为常态 冷水江 红网冷水江4月5日报道:(分站记者谢立松周俊通讯员杨显华)4月4日上午,龙

绿色生态殡葬成为常态   冷水江

红网冷水江4月5日报道:(分站记者谢立松周俊通讯员杨显华)4月4日上午,龙年清明节来临,在冷水江市城郊的福禄山庄公墓,冷水江民政部门早已忙活起来,工作人员早已准备了大量鲜花,免费供前来祭拜的市民使用,许多市民也早已自觉摒弃了点香纸、放鞭炮的习惯。满山的鲜花,不仅美化了祭扫环境,更传递出一种文明、绿色、生态的殡葬风尚。

近年来,冷水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通过加大殡葬改革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创新殡葬祭扫媒介,在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上,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领导机制:构建立体责任体系

冷水江把殡葬改革工作提升到了全市性重点工作行列,市委书记刘小龙、市长何志光等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动员大会、汇报会、座谈会,就相关问题进行部署,对滞后问题进行督办,并亲自深入一线走访调研,探索改革思路,把握改革进度;市里高规格成立了由市纪委、人事、财政、公安、城管、工商及市直相关主要单位为成员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办)及市直各单位还成立了由行政一把手负责的工作机构,定期研究殡葬工作,切实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大殡葬改革的财政支持力度,将每年45万元殡葬执法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对多出部分实行实报实销。

惠民政策:关爱群众让利于民

冷水江坚持以维护群众殡葬权益为宗旨,每年由市财政预算安排400万元用于殡改惠民,把殡葬工作纳入到民生工程体系,实现了殡葬惠民政策全覆盖。

凡辖区范围内有本市户籍的公民死亡后,自愿实行火化且骨灰寄存在市殡仪馆骨灰寄存处或葬入市公墓的,可享受三大优惠:一是免收火化(仅指平板炉火化)、遗体接运和骨灰寄存费用。二是革命烈士、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城乡低保对象及农村人员死亡后实行火化的,除前一项所述优惠外,葬入市公墓且购买双人墓费用在9800元以下、单人墓费用在4800元以下的,由市财政承担40%的购墓费用。除上述优惠对象以外的死亡人员遗体火化后葬入市公墓且购买双人墓费用在9800元以下、单人墓费用在4800元以下的,由市财政承担20%的购墓费用。三是凡在市殡仪馆举办丧事活动使用悼念厅的,前24小时之内,悼念厅场地费全免,超过24小时的,由经营单位按物价部门审核标准收费。

殡葬执法:多元手段优化服务

殡葬改革点多面广,要做到形式上革新、心理上接受、实际中执行,冷水江构建起灵活严谨、形式多样、手段多元的执法机制。不断理顺管理体制,把殡葬管理职能从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分离,单独设立市殡葬管理办公室,与市殡葬改革执法大队合署办公。完善配套设施,冷水江殡仪馆总投资近2000万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三级殡仪馆标准,新建两台机组的火化车间和3000余平米的集餐饮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楼,开发出3500个公墓位,并对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道场收费过高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对殡仪服务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和程序进行公开。

同时,不断完善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息通报考核体系,在全市145家责任单位和210个村(居)委会落实了一名殡改信息员,进行信息通报和教育宣传,便于民政部门及时掌握各种动态,第一时间解决各种突出问题,维护良好的殡葬秩序。

绿色殡葬:倡导生态节地新风尚

围绕“绿色殡葬”工作,冷水江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阵地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积极倡导保护自然环境的文明殡葬和祭扫方式。并把每年4月定为“殡葬改革宣传月”,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传单等多种宣传媒介,对殡葬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使绿色殡葬、文明殡葬的观念深入人心。

冷水江不断创新殡葬平台,积极推行树葬、花葬、草坪葬、江河葬等绿色环保殡葬新风尚,并对这些生态葬法实行财政补助。民政部门连续多年举办“网上祭扫”和“鲜花祭扫”活动,通过新兴的祭扫方式,提倡了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殡葬理念。

经过近几年努力,冷水江殡葬风俗得到明显改善,城区街头巷尾不再出现搭棚祭祀、迷信祭祀等现象,居民思想正在潜移默化中有序转变,绿色生态殡葬成为了常态,殡葬工作还被《湖南日报》、《娄底日报》、《娄底晚报》、《湖南事务工作通讯》、新华网、人民网、民政部网等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2011年7月,冷水江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办公室被评为全省殡葬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