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三峡移民刘和乾的致富果园 2012-04-24

重庆日报 2012-04-24 10:17 粮食
三峡移民刘和乾的致富果园 2012-04-24 要致富,多种树,这句俗语用在三峡移民刘和乾身上特别合适。 刘和乾

三峡移民刘和乾的致富果园  2012-04-24

要致富,多种树,这句俗语用在三峡移民刘和乾身上特别合适。

刘和乾,一个低调务实的忠县汉子。改革开放初期,他南下广深打工10年,历尽辛酸完成了创业所需的原始积累,被人冠上当时特有的头衔“百万富翁”;他也曾因回乡创业失败而一时苦闷,整日“混”在农业培训班,遥想未来的出路;最终,他靠着顺溪社区临近江边的几座荒山东山再起。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谈及刘和乾,与他一起长大的玩伴、顺溪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孟平这样评价道。

循环农业成致富法宝

日前,记者再次叩开顺溪社区这个三峡移民大社区之门时,终于见到了刘和乾。记者上次来时他正在忙于创建自己的公司。而今,在刘和乾创办的重庆忠县乾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里,记者看到,有的工人正忙着种西瓜,有的在摘血橙,有的在给猪喂食,还有的在喂鱼喂鸡鸭。

原来,乾芳公司走的是循环农业的路子,在租用的荒山上栽种了几百亩血橙和枇杷树,林下套种了海椒、茄子等十余品种的蔬菜200亩、西瓜200多亩。山下洼地里挖了池塘养鱼,鱼塘里还饲养了鸭鹅。鱼塘旁建有年出栏2000多头猪的养殖场和几个沼气池,利用发酵的猪粪为果园施肥,生产的沼气用作园区照明和生活用燃气。

“循环农业是我致富的法宝,每年可以收入200来万元。”刘和乾说,走循环农业的道路,既节省生产成本,产品还能受到顾客青睐。在橙子滞销的大环境下,今年,乾芳公司生产的血橙依旧畅销,和坚持用农家肥、走生态农业之路不无关系。

一波三折艰辛创业路

1987年,刚满20岁的刘和乾离开家乡到广深闯荡。他会干缝纫、水电安装和烹饪,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好工作,老乡称他是“万金油”。10年过后,这个一穷二百的农村娃竟然积累了上百万元的资金。

1998年,刘和乾准备回乡发展,先是搞建筑给药厂盖大楼,楼刚盖好,药厂就破产了,白白损失了20多万元。接着又是办粉丝加工厂,也因流动资金短缺而破产,亏损了80多万元,差不多把打工的积蓄赔了个精光。

刘和乾回忆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家人的宽慰、朋友的支持,给了我东山再起的力量。那时胡孟平经常拉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时间一长让我喜欢上了农业。”

2004年11月,在得知顺溪果园经营不善时,刘和乾出租了自己居住的四层小楼房,拿着借贷的80万元资金承包了果园,带着一家老小搬上了山。砍老树、育新苗,刘和乾和招聘的45个移民员工,没日没夜地干,栽下了2万棵优质果树。

随后,刘和乾又先后投入数百万元扩大果园规模。如今的“乾芳果园”已形成一园一场三基地(一个果园,一个养殖场,西瓜、洋芋、蔬菜基地各一个)的格局,刘和乾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刘和乾富了以后,并没有忘记周边群众,他的企业里有固定工50多人,都是周围村社的农民,每人月工资大多在1500元以上。”胡孟平说,作为镇里的示范户,刘和乾经常给周边群众上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课,还为他们送去猪种,带动他们致富。

“在这上班方便、踏实,每天可以走着来,省了交通费,还能照顾家庭。”家住顺溪社区的移民叶建兰说,她以前长期在深圳玩具厂上班,2004年成为刘和乾的首批员工来到山上,负责饲养生猪,一直干到现在,成了公司的养殖能手。

今年60多岁的李开红说,移民搬迁后,他们一家四口只能守着3亩农田过活,2006年到刘和乾的果园看护果树后,家中每月增加了1000多元的收入,逢年过节还能得到一些福利,如今,他家的生活宽裕多了。

忠州镇灯树社区是一个涉农社区,多年以来,居民主要靠外出打零工为生,导致许多良田撂荒。在刘和乾的引导下,该社区一改过去单纯种植小麦、高粱的模式,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如今,灯树社区已是瓜果飘香、猪肥牛壮,成为忠县小有名气的富裕社区。

“如今,公司又承包了一座荒山,将在今年内再造一个470亩的移民果园,新栽优质果树2.5万株,实现果园面积1000亩以上的目标!”刘和乾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