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重视发展传统手工业 2012-05-02
印尼 重视发展传统手工业 2012-05-02
培都士身穿民族服装、佩带传统刀具,展示本民族的舞蹈。
本报记者刘慧摄
黑檀木制成风格古朴的家具,藤条编成精致美观的箩筐,精美的巴迪克蜡染布和风格粗犷的传统木雕以及各色图案的陶瓷花瓶……走进第十四届雅加达国际手工艺品交易会的现场,就如同走进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手工艺博物馆。
4月29日,记者来到雅加达会展中心,1800多家参展企业的展台上摆放着印尼各民族的传统工艺品,2万多平方米的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印尼总统苏西洛在本届交易会上说,不断提高管理技能和产品质量有利于帮助手工业者打开更多市场。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发展和延续,是当地手工业发展的关键。
在一家巴迪克展台前,老板穿着巴迪克服装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生产的巴迪克蜡染布。这些布匹制作精良,花色精美。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种蜡染花布,也泛指用这种花布制成的服装,被印尼人视为“国服”。印尼人在重要场合都会穿巴迪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传统,印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巴迪克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获得成功。现在,印尼将每周五定为“巴迪克日”,在这一天,所有的政府人员以及印尼大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要穿巴迪克服装。
雅加达手工艺品交易会每年都会选定一个地区的手工艺品为主题,本届交易会的主题是加里曼丹岛的传统手工艺品,来自该地区的参展商占据着展览大厅最显眼的位置。在一个手工装饰品的摊位前,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戴着羽毛镶嵌的鸟形头饰,穿着原始的民族服装,腰间佩带着镶满各种装饰品的刀。81岁的老人名叫培都士,他是来自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族。老人身上的服饰是几百年前达雅族的传统服饰,他身上佩带的刀则是加里曼丹岛的特色传统刀具。
培都士老人向记者介绍了他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用藤条和树皮编织而成的凉席,上面还有达雅族的图腾鸟,既可以装饰墙壁也可以用作凉席;用贝壳做成的花瓶,上面有凸出的花朵等图案,巧妙地利用了贝壳本身的颜色;用铁树雕成的装饰品,完全由老人根据自己的想象雕成。培都士指着其中一个一家三口人和蛇亲密缠绕在一起的木雕解释说,这象征着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制作木雕的木料大多取自自然死亡的树木,“在我们这个民族,砍伐树木是要受到惩罚的。”老人将自己民族对自然的信仰刻进了作品。
加里曼丹岛地区工商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尤迪娜说,为了保护当地的传统手工业,同时帮助当地民众脱贫,政府专门组织当地的手工业者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和改进当地手工艺品的质量。同时,政府还向贫穷地区的手工业者提供原料、工具,帮助他们对外宣传介绍产品和打通销售渠道。手工业者们参加展会,经费都由政府负担。培都士已经去过法国、荷兰、美国参加不同的展会,他说非常渴望能有机会去中国,向中国人民展示印尼的民族文化。
记者看到,参观者中有不少人都带着孩子。一位参观者说,自己每年都会过来参加展会,这里聚集着印尼所有最珍贵的民族瑰宝,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这个展会了解并热爱印尼的文化。
据交易会组织者印尼手工艺品出口商和生产商协会主席鲁迪介绍,印尼有70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艺文化,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印尼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
印尼手工业虽然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大,但随着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手工业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良好势头。根据印尼贸易部的数据,2011年印尼手工艺品出口额达6.59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7%。这与印尼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手工业、将其视为创意经济的一部分是分不开的。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部长冯慧兰说,创意经济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7.4%,并且为100多万妇女提供了工作。
鲁迪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易会,向世界展示印尼的文化,促进印尼手工业者了解最新的产业发展状况,以便进一步提升产业技能,争取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并帮助偏远地区民众实现脱贫。
(本报雅加达4月30日报道:)
作者: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