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率标准或需调整
中国粮食产量远远超过远期目标,但自给率仍下降,这使得粮食安全的标准需要进行调整。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
中国粮食产量远远超过远期目标,但自给率仍下降,这使得粮食安全的标准需要进行调整。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修订的粮食安全标准,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
为此,郭玮认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应该是保障人们最基本的需要。
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提出的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395公斤的目标,早已达到。未来只要中国粮食产量保持在一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就有足够的保证。否则因为工业用途的粮食需求增加,导致全社会粮食总消费的自给率上升,显得没有必要。
“很多方面的工业用粮与人们的吃饭问题已经没有多大联系了。超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范畴。” 郭玮指出,粮食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特别是基本消费需求以外的消费增长过快会挤压基本消费需求带来市场波动,威胁粮食安全,会增加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因此要适当抑制粮食消费需求的不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量达到521万吨,增幅为197%;进口小麦368.86万吨,增长195.37%;进大米口232万吨,增长305%。此三种分别占粮食总进口的2.5%、1.1%、3%。
导致进口量增加很大,与国际粮食价格较低有关。比如2012年1月至10月,越南米到港均价为3162元/吨,而国内广州晚籼米均价则为4086元/吨,国内米每吨高出近1000元,差价在30%。
李国祥为此指出,国际粮价低,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其实是很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对于中国外汇储备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国家而言,外汇购买国际粮食能力,应该算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新标准,所以单纯用粮食自给率标准已经过时。“其实如果按照美国大豆不算粮食的标准,中国粮食自给率仍在95%以上。”
他认为,由于中国粮食总产量高,中国的耕地更多地使用了化肥和农药,未来中国应该提高粮食综合产量,而不是继续透支环境来增加产量。
根据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的说法,目前中国的粮食增产,主要靠化肥。南方的复种指数很高就靠化肥来支撑,化肥施用以后只有35%有效,65%都是污染物留在环境中。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修订的粮食安全标准,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
为此,郭玮认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应该是保障人们最基本的需要。
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提出的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395公斤的目标,早已达到。未来只要中国粮食产量保持在一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就有足够的保证。否则因为工业用途的粮食需求增加,导致全社会粮食总消费的自给率上升,显得没有必要。
“很多方面的工业用粮与人们的吃饭问题已经没有多大联系了。超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范畴。” 郭玮指出,粮食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特别是基本消费需求以外的消费增长过快会挤压基本消费需求带来市场波动,威胁粮食安全,会增加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因此要适当抑制粮食消费需求的不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量达到521万吨,增幅为197%;进口小麦368.86万吨,增长195.37%;进大米口232万吨,增长305%。此三种分别占粮食总进口的2.5%、1.1%、3%。
导致进口量增加很大,与国际粮食价格较低有关。比如2012年1月至10月,越南米到港均价为3162元/吨,而国内广州晚籼米均价则为4086元/吨,国内米每吨高出近1000元,差价在30%。
李国祥为此指出,国际粮价低,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其实是很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对于中国外汇储备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国家而言,外汇购买国际粮食能力,应该算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新标准,所以单纯用粮食自给率标准已经过时。“其实如果按照美国大豆不算粮食的标准,中国粮食自给率仍在95%以上。”
他认为,由于中国粮食总产量高,中国的耕地更多地使用了化肥和农药,未来中国应该提高粮食综合产量,而不是继续透支环境来增加产量。
根据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的说法,目前中国的粮食增产,主要靠化肥。南方的复种指数很高就靠化肥来支撑,化肥施用以后只有35%有效,65%都是污染物留在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