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粮食生产实现下一个连增大有希望
记者日前从市农业局获悉,今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83.52万吨,比上年增产2.12万吨,成功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
粮食的再次增产,为眉山的粮食安全加上了一道“安全阀”。在去冬今春罕见的冬干连春旱严重旱情形势下,我市粮食依然成功实现连增,实属不易。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艰难的气候条件下实现粮食生产连增,得益于各级的高度重视,得益于高新技术的运用,更得益于生产模式和机制的创新。
奋力抗旱
确保大春满栽满插
去冬今春,我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冬干连春旱极端天气,导致我市小春粮食减产。为确保全年粮食增产目标,一场自上而下的抗旱战役打响。各级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李静,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朝华深入抗旱一线检查指导,分管副市长钟毅多次召集农口部门进行会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抗旱保春耕。
市级各农口部门将抗旱列为中心工作之一,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全力投入抗旱工作。市水务局及时组织6支抗旱指挥小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奔赴一区五县指导各县抗旱工作;市农业局充分发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运用农业科技抗旱保苗,推广增间套作粮经复合新模式,扩大晚秋生产,提高复种稳定面积;市气象局严密关注天气动向,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人工增雨……
各区县、乡镇,积极调动百姓积极性,全力做好蓄水、调水,确保了全市大春生产满栽满插,为全年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高产示范创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粮食增产的潜力在哪里?在种粮面积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科技就是核心的因素,提高单产促增产。今年全市粮食平均单产比上年提高5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市以高产创建为抓手,着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按照“四新”示范和“五良”配套标准,抓住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分区域建立粮食高产示范片,不断拓展粮油高产创建的广度和深度。
今年,全市共建立48个高产示范片,面积达50余万亩,建成高标准粮经复合产业基地20万亩,示范带动关键增长技术的普及推广。依靠高产示范创建带动辐射,在全市推广水稻旱育秧92万亩,水稻抛秧63万亩,水稻宽窄行规范化栽培74万亩,玉米育苗移栽48万亩,地膜玉米47万亩。
今年全市实施整乡建制高产创建乡镇3个,东坡区悦兴镇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637.85公斤,较上年增产8.45公斤;彭山县公义镇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33.83公斤,增产17.43公斤;仁寿县珠嘉乡整建制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38.27公斤,增产29公斤。
自2010年以来,我市一区五县全面实施国家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粮油高产示范创建工作全覆盖。粮油高产示范创建,有效助推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升,提高了科技增产水品。
规模种植
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土地闲置浪费和产能下降。为破解这一难题,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我市采取培育农民业主和家庭农场,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种植规模化,便于统一管理、流水化操作,大规模采用机械作业,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产量。”东坡区种粮大户刘少友介绍说,他今年种植的800亩水稻,平均每亩增产约50公斤。
今年,我市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业主,大力倡导规模化种植,全市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1938户,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3.3万亩,比去年增加3.6万亩。
规模化种植有效助推了农业机械化普及,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我市共争取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90万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454台。完成机械收获小麦36.61万亩、水稻128.48万亩,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173.77万亩,预计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56%。
粮食“十连增”来之不易,成绩振奋人心。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一系列惠农、强农措施落到实处,粮食产业发展的活力必将进一步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眉山粮食生产实现下一个连增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