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国家粮食局的测算:粮食包装运输损失率高达5%

未知 2013-10-18 10:45 粮食
秋收时节,农民正忙着收割,收割后的粮食要从田里运到场院,再运到粮库和加工厂甚至流通到全国,这个运输

    秋收时节,农民正忙着收割,收割后的粮食要从田里运到场院,再运到粮库和加工厂甚至流通到全国,这个运输过程漫长,在运输中造成的浪费也很惊人。据国家粮食局的测算,粮食包装运输损失率高达5%。

    物流方式落后

    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哈拉哈村家庭农场主周延武今年种了4000多亩玉米,收割过半。周延武告诉记者,他用自家农用车把收获的玉米运到场院,在这个搬运过程中玉米掉粒造成的损失严重。玉米脱粒后,他们用散装运输车把玉米运到粮库,这个运输过程基本没有损失。

    记者在各地采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时,发现他们普遍采用比较先进的农机机械和运输工具,从田间到场院,从场院到粮库运输损失已经大大减少了。但是更多的小农户还是采用三轮车、马车运输,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等包装方式,损失非常大。

    从田间到粮库的浪费固然严重,但更大的浪费发生在全国范围的粮食流通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认为,造成粮食运输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物流方式比较落后,主要以包粮运输为主,散装运输比例约为15%。包粮运输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造成粮食损耗大、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高。在包粮运输过程中,要实行袋装、袋运、袋卸,粮食要装袋,有的需要开包散装入库,在运往加工厂的地方又要打包,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抛洒、遗留。

    目前我国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功能单一、吞吐量散而小,难以实行大批量的散运和“厂库”联运以及形成规模效益。物流资源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粮食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比如东北地区粮食发运人多、户年均发运量低,不能满足运输部门整列、整船发运的要求,影响运输效率的提高。

    粮食物流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仓库、运输工具和中转设置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在装卸过程中造成浪费。受东南沿海销区港口散粮接卸能力的限制,东北地区港口散粮作业设施不能有效利用。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和主要港口,散粮接卸、中转能力不足,导致粮食装卸过程中抛洒遗留现象严重。

    运输格局生变

    丁声俊认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粮食产销格局发生重要改变,粮食生产区域重心由南向北、由东向中逐步转移。目前粮食调出省由14个变为7个,即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南、安徽和江西,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浙江、广东、福建逐渐变成了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只有30%左右,已经由粮食调出省变为调入省;粮食产销平衡区仅存新疆、甘肃、宁夏。

    粮食产销格局的变化推动粮食运输格局发生根本性逆转,“南粮北运”逐渐向“北粮南运”“中粮西运”转变。“北粮南运”和“中粮西运”区域布局的形成,增大了省际粮食流通量。据初步统计,现在每年粮食流通量达到2亿多吨,且呈逐年增加态势。由于散粮运输和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不适应粮食流通发展的需要,导致浪费较大。

    目前“北粮南运”主通道尚未打通,跨省跨区粮食物流“瓶颈”没有突破,西南、西北等地区粮食流入通道不畅。粮食物流不畅,不仅导致粮食大量浪费,而且导致主产区的储备粮不能及时运到销区,销区的粮食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而产区粮食不能及时出库,因库容有限不得不压低新粮收购价格,影响农民利益。

    物流无缝对接

    北大荒[-3.73% 资金 研报]854农场第一管理区第八作业站种粮大户丁胜利今年种了4500亩水稻,正忙着收割。丁胜利告诉记者,收割机把收获的水稻放到农用车上,再运输到自家的场院,进行简单晾晒后运到粮库卖掉,基本实现了从田间收割到场院到粮库的“无缝”对接,整个运输过程基本没有浪费。

    无锡粮食科技物流园区紧邻铁路、大运河和公路,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联网。外运来的粮食通过火车、公路、运粮船进入园区,直接入库;出库的粮食可以直接散装上汽车、火车、运粮船、集装箱,由于各环节衔接紧密,粮食损耗非常低。

    加强粮食物流建设,一定要打通“北粮南运”通道和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减少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同时继续广泛采用散粮运输方式,目前我国80%左右的粮食已经以散粮的形式储存在仓库里,但散装、散卸、散运比例偏低,整个运输过程粮食浪费较大。只有散装运输配套体系形成了,才能完成运输环节的“无缝”对接,降低粮食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