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中国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30%

环球时报 2014-04-17 13:57 粮食
中国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30%,因此中国可以算是世界最大稻米生产国之一。中国自身目前维持的粮食安全,还

  中国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30%,因此中国可以算是世界最大稻米生产国之一。中国自身目前维持的粮食安全,还是不可靠和不稳定的。一旦任何长期的恶劣天气,或气候变化对这安全感造成重大损害,这会对中国与整个世界将带来严重后果。当中国于2013年购买340万吨,或只是国内稻米产量的1.6%时,便成了世界最大稻米进口国。若中国到国际粮食市场购买国内市场所需的10%粮食——中国完全有经济能力这么做——将立刻让国际粮食市场陷入天翻地覆般的不安定。即是,如果中国以更多进口粮食来维持其粮食安全,对粮食不足的国家来说是:中国粮食安全就意味着它们的“不安全”。

  气候变化到底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什么冲击?根据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2007年的报告,在最坏的情况下,预期的气候变化后果,将导致中国靠雨水灌溉的稻米及玉米的收成,在接下来的20到80年减少20%-36%。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也证实,过去20多年的天气长期变暖趋势,对小麦与玉米都有害,但对稻米的收成却有利。然而,中国科学家还未能确定气候变化对特定农作物正确的长期影响。关于气候变化课题的不确定性太多了。目前,他们最关切的,是因为频繁、极端天气变化所带来的短期天灾,对农作物生产的冲击。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农村一直受到洪涝或干旱的打击。中国人对其天灾有详细的历史记载。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悲哀”。事实上,自公元前602年以来,黄河决堤超过1600次,也改道26次。长江相比之下比黄河平静多了,但从汉朝到清朝末年的2000年间,也造成了214次大泛滥,平均约每十年一次。长江上一次大泛滥是1998年。之后,中国便没有大规模洪灾。这得归功于政府大力治水。相反的,中国近年经历了更多和更严重的干旱。一些人认为这新现象就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简而言之,中国的粮食生产还是受到短期性天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中国面对的,不是粮食平均生产因为气候变化而长期减少;短期来看,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天气变化造成粮食产量的波动。产量的波动对经济与社会也可能有严重影响。从基本经济理论来看,粮食的需求与供给是非常低弹性的。因此,市场供给的稍微不足——假设没有大量囤积现象——可以造成价格不成比例的大大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