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
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因此需要全球的人们树立爱粮、节粮的观念。近日《粮食法(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这部法律设立专章推进粮食节约减损获舆论广泛支持,人们希望建立严格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最新发布的政府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中国已经进口粮食7250万吨,几乎相当于2013年全年进口量,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将创新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粮食局十月发布数据,中国每年餐桌外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也大约为年进口量的一半。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说,中国粮食进口量中主要是大麦、高粱等用做饲料的杂粮增长较大,这缘于国际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并不是中国粮食缺口大了才猛然增加进口。“但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的浪费现象确实到了惊人程度,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大挑战,我们亟待建立一整套机制,扼制浪费和过度损耗。”他说。
在中国,农户存粮占有相当大比例。由于一家一户的储存设施条件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很大。与此同时,国有粮食企业大量仓库危旧老化,储粮条件差,损失情况也不容乐观。长期调研农业生产的李国祥表示,过度精加工现象也造成了粮食营养素损失和出品率明显下降。一些稻米加工企业,出米率由过去的70%下降到60%。
此外,生产一线的农民们也反映,农村机械化收割能力仍然不足,遇上雨水雾天无法及时抢收仓储也经常造成大量浪费。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更是让民众触目惊心。有专家估算,中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
“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节粮意识。国家政策多偏重于引导人们种粮,地方官员看重农业收成提高政绩,普通民众也主要关心有钱能买到粮食就行。‘减少粮食浪费’这个话题受到的关注很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正在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粮食法(送审稿)》设立专章,从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减少农户储粮以及储存、运输、加工、餐饮等环节损失浪费,加强节粮减损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等方面,规定了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
专家们指出,中国亟待改变一边牺牲资源,提高粮食产量,另一边又大量浪费粮食和增加进口的状况,立法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十分必要。“浪费粮食不仅是个人财产的损失,也是国家资源的流失,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希望通过法律惩处典型案例,促动全社会粮食观念的转变。”李国祥说。
网民们对粮食节约减损入法热议并高度赞成。网民星河说,打包不丢人,浪费可耻。老辈人也说地狱里对浪费粮食的人都有惩罚的。中国人不能忘记旧社会的饥饿。网民无意说,“浪费粮食就可能涉嫌违法”是对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一种最好的宣传教育。
程国强说,中国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设计,建立减少浪费和损失的粮食管理体系、定价体系、浪费惩罚体系,让全社会把粮食作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