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发力的洋奶粉品牌
关于国内乳业和洋奶粉,国人的印象并不模糊,前者因为各种负面风波和难以信任,后者因为不断涨价而且还得忍痛割爱。笔者通过各个渠道了解的各种信息加以综合之后,惊奇的发现,洋奶粉在国内乳业不断的负面信息和风波炒作之下,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发力,其看似凌乱毫无章法的表象下面是系统的组合拳和战略野心。
发改委运谈和处罚,彰显了洋奶粉的话语权
5月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受到严厉处罚。就在同日,也就是5月6日下午发改委价格司召集了雅培、多美滋、惠氏、美赞臣、澳优生产商开会,了解乳品进口、数量、价格、生产等情况,其中包括了前期被媒体指“顶风涨价”的企业雀巢、澳优等。国产奶粉生产商暂时未收到约谈通知。虽然在媒体的采访中,上述6家“洋奶粉”中只有3家确认了约谈一事。发改委就在北京约谈了国内6家主要“洋奶粉”负责人,以了解奶粉价格等情况。
据悉,此次约谈几乎是所有外资奶企都涉及了。虽然是发改委例行的工作但今年的各种显得不同寻常,因为稳定物价担子更重的缘故吧。其中一家参与的奶粉企业负责人说,约谈是每个企业单独进行的,发改委向其查询了媒体报道的涨价问题,为此他们都做好了近期奶粉成本方面说明的准备,尽管我们已一再澄清没有提价计划,但是深刻体会到政府在价格维稳方面付出的努力。
发改委约谈后,“洋奶粉”企业联系人纷纷对媒体表示涨价消息近期不可能,随后中国奶业协会发表了几个大企业支持的倡议书:乳制品企业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不以非法手段垄断商品价格;不搞价格欺诈或变相涨价,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维护乳制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这次发改委约谈“洋奶粉”,业内普遍认为是对外资奶粉企业成本压力的一次“摸底”。虽然市场早前报道澳优和雀巢都在终端产品进行了涨价行为,但澳优、雀巢、雅培、惠氏、美赞臣均称未收到要涨价的消息。而美素佳儿则表示确实要涨价,自3月1日起部分900克罐装奶粉上涨18元~31元,不过3、4阶段奶粉和妈妈奶粉仍维持原价。
“洋奶粉”频频涨价的背后,人们最为质疑的是,奶粉的毛利率到底多高?据调研公司Euromonitor的统计,上述6大“洋奶粉”在国内奶粉市场份额约为40.1%。根据上市公司年报分析,婴幼儿奶粉尤其是高端奶粉毛利率普遍较高,大部分在30%60%之间,国产品牌如贝因美毛利率更站上65.1%,甚至高过一些“洋奶粉”。 如此之高的毛利率背后,彰显的是国产奶粉的日渐式微和洋奶粉的雄厚实力,这种实力逐渐演变为话语权在左右着中国日渐开发的市场经济。
洋奶粉又在玩涨价
距国家发改委约谈“洋奶粉”刚过去两个月,多个外资品牌奶粉价格再次上涨。其中,惠氏配方奶粉全新包装惠氏奶粉平均提价在10%左右,另一外资品牌雅培也是提价10%;部分地区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着涨。
另据《南方日报》7月6日统计,从2010年5月至今,洋奶粉已经先后涨价六次。笔者在广东的超市里看到,雀巢能恩超级金盾系列配方奶粉(900克)1段奶286元,2段278元,3段258元。“我们没有接到洋奶粉调价通知。”商超服务员对记者说。梅林家乐福进口优博奶粉为298元,家乐福超市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店内的洋奶粉价格都还算平稳,没有太大变化。至于目前出现的洋奶粉涨价风声,有可能是奶粉厂家放出的风声,对市场有个预热。毕竟在物价比较敏感的当下,洋奶粉企业就算涨价,也要讲策略。有的是提前放风,有的是改配方换包装,变相涨价。
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一位客服人员向笔者证实,由于成本上涨等原因,澳优“能力多”等系列产品已上调价格。比如,“能力多”现在的建议零售价是328元,而这款产品此前的建议零售价为298元。除澳优外,雀巢奶粉的价格也有不小涨幅,部分其他品牌洋奶粉也即将涨价。近日雀巢部分奶粉价格已上涨20%,其他部分洋品牌奶粉供应商已接到口头涨价通知,也将于不久后涨价。
近年来,洋奶粉价格涨幅惊人。据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奶粉41.4万吨,增长67.8%;平均价格为每吨3352.8美元,上涨42.6%。
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美赞臣、雀巢、惠氏等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洋奶粉们底气十足地涨价来源于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信任度越发降低。宁愿多花钱,也要去买洋奶粉来给宝宝做口粮,为此选择洋奶粉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定价权,话语权,市场份额都在人家那里,自然是想涨就涨,底气十足啦。”一位国产奶粉经销商感慨地说。
笔者在岁宝超市奶粉柜台观察30分钟,共有6个人购买或询问了奶粉产品,竟然全部是洋奶粉,国产品牌无一人问津。正在选购奶粉的李妈妈告诉记者,她的小孩今年3岁多,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还吃着国产某品牌奶粉,但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她忙换了国外品牌,后来就再也不敢给孩子喂国产品牌的奶粉了。
同等档次下,国外原料、国内分装的“内地版”洋奶粉要比国产品牌高出30至50元,而纯原装的“进口版”甚至要高出近100元(以900克罐装为单位),婴儿一个月平均需要3到4罐奶粉,算下来并不是一笔小开支,但很多家长还是选择较贵的外国品牌。“花钱买心安”,这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外资品牌“包机”运奶粉
南航4月份开通了中国民航第一条直飞新西兰奥克兰航线,其返程航班运载了4吨多新西兰奶粉,这批奶粉到达广州后,被国内航班转运到北京、重庆等地销售。据南航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此次运回的奶粉均为纸箱包装的散装KARICARE品牌奶粉,货物到达国内市场会重新包装销售。双方已经达成合作,以后基本上回程的每个航班都会运4-5吨该产品,而该航线一周会有3个航班,推算下来每月可以运输50吨左右的KARICARE奶粉。
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运输奶粉,无疑证明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巨大空间以及国产品牌的无可奈何,外资奶粉品牌加大了进攻中国市场力度的行为再次验证了外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巨大信息,这种信心非常令业内人士担忧。
洋品牌逐鹿早产儿奶粉
近年国内的人们都在关心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巨大的消费人群早产儿,中国每年有150万的早产儿出生,早产发生率高达7.8%,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两年前惠氏在中国推出早产儿奶粉爱儿加,近日,另一著名洋奶粉品牌雅培,也推出了喜康宝早产儿配方。目前,整个早产儿奶粉市场由外资品牌独霸天下,尚无国内品牌进入此领域。
早产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巴掌仙子”,可是,在这个好听的名字背后却有着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每年,全球有近2200万婴儿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低出生体重)。这些婴儿中近三分之二属于早产,且早产率在过去20年来不断上升。与足月儿相比,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对营养的需求更大。早产儿无法从孕期的最后三个月中充分吸收养分,而这三个月却正是胎儿急速生长的时期。
由于吸吮吞咽机制没有充分发育,且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喂养量就需要加以控制,因此这些婴儿会面临一定的喂养问题。而早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发育迟缓、体重增加减慢,继而增加早产儿这个脆弱群体的并发症发生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专家王丹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0年前我国早产儿约占新生儿出生总数的5%左右;现在,早产儿发生率为7.8%;“2009上海国际新生儿医学论坛”公布:上海早产儿的数量占到了新生儿出生总数的8%至10%左右,其中约20%至30%的早产儿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甚至影响今后的生存质量,如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说话走路比正常孩子晚,到了学龄期,还可能出现多动、烦躁、脾气暴躁等,对此医学界的一个共识就是,应给予早产宝宝特殊配方喂养。
继惠氏在中国推出早产儿奶粉爱儿加2年后,雅培中国近日宣布,为中国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LBW)推出全新喜康宝早产儿配方系列。该配方包括喜康宝院内专用配方奶SimilacSpecialCare和喜康宝出院后配方NeoSure,可以帮助新生儿科和儿科医生为脆弱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个体化营养管理提供更多选择。该系列配方产品将从2011年2月19日起在中国上市,并陆续走入15个大城市的相关医院的新生儿科。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对营养的需求更大,且可能面临的喂养问题也更多。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选择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而言,早产儿配方能够帮助满足这些婴儿从出生到出院以及其后阶段生长的特殊营养需求。雅培中国此次推出的早产儿配方通过了55项同行评审,经临床研究证实,这些产品有助于帮助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出生后第一年中实现“追赶性生长”,促进其婴儿早期语言和视觉发育及机体组成,以及脑部和视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