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
为切实保障人民健康与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涉及粮油、果蔬、乳、肉、禽、蛋、水产品、婴幼儿食品等的百余项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着力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健全并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保障体系。
这是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方洋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何方洋告诉记者,食品安全历来都是关乎消费者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民生问题。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科技有了长足进步,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食品国际贸易更加频繁,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更容易大范围蔓延,造成更大影响。
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监控的基础,对生产原料的检测能在食品生产的源头构筑起安全壁垒。据了解,目前全国已设立了数千家食品检测实验室,各食品企业也借此平台强化了对产品的检测力度。
何方洋表示,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食品机构在政策上积极鼓励食品企业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自检自查。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检测的投入短时间内会提高生产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检测投入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何方洋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企业的努力固然重要,而作为权益攸关的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优化食品科学消费知识结构,辨别对食品安全的不实宣传,正确行使监督权也必不可少。
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主办的这次论坛11月18日-19日在京举行,其主题为“科技创新、引领中国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来自各地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政策趋势、技术创新、食品科学与安全新技术在产业中的运用、科研与产业合作的新模式等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词时表示,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产业链,已经成为振兴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体系。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随着食品产业国际化,食品安全成为世界性的焦点。如何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食品产业结构,促进我国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当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